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混凝土结构、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--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

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研究及破坏评估

第1章 绪论第1-25页
   ·引言第13-14页
   ·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演变第14-15页
   ·基于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第15-17页
     ·震害分析和反思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不足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基于结构性能设计理论的提出第17页
   ·基于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研究内容第17-20页
     ·结构的基本性能水准第17页
     ·设计理论的基本内容第17-20页
   ·基于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现状和特点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基于结构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特点第21页
   ·本文拟进行的主要工作第21-22页
   ·小结第22-23页
 参考文献第23-25页
第2章 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第25-44页
   ·概述第25页
   ·结构的动力分析力学模型第25-27页
   ·构件单元弹塑性分析模型第27-28页
   ·单元刚度矩阵的建立第28-32页
   ·恢复力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·单元截面分析的纤维模型法第33-36页
     ·基本假定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弯矩-曲率关系的计算第34-35页
     ·计算步骤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极限变形能力的计算第36页
   ·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第36-39页
     ·侧移刚度矩阵和结构运动方程第36-38页
     ·运动方程的求解第38-39页
   ·非线性阻尼矩阵的处理第39-41页
   ·非平衡力及拐点的处理第41页
     ·非平衡力的处理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拐点的处理第41页
   ·小结第41-42页
 参考文献第42-44页
第3章 钢筋混凝土柱的恢复力性能和试验研究第44-61页
   ·恢复力模型研究评述第44-46页
     ·钢筋及混凝土材料的恢复力模型第44页
     ·混凝土构件的恢复力模型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5-46页
   ·本文采用的恢复力模型第46-49页
   ·钢筋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概况第49-51页
   ·试验研究结果分析第51-56页
     ·裂缝开展及破坏特征第51-52页
     ·滞回曲线第52-54页
     ·骨架曲线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延性比和侧移角第55-56页
     ·箍筋的应变第56页
   ·滞回曲线的计算模拟第56-58页
   ·小结第58页
 参考文献第58-61页
第4章 钢筋混凝土框架-剪力墙模型结构的拟动力试验研究第61-92页
   ·概述第61页
   ·试件设计与制作第61-65页
     ·模型结构及相似关系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模型设计和相似系数第62-64页
     ·试件设计第64页
     ·材料力学性能第64-65页
   ·试验方法和测试内容第65-72页
     ·拟动力试验方法与原理第65-69页
     ·加载装置第69页
     ·试验内容第69-70页
     ·输入参数第70-72页
     ·测试内容与方法第72页
   ·裂缝开展及屈服过程第72-76页
     ·裂缝开展及破坏描述第72-74页
     ·模型结构的屈服顺序第74-76页
   ·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第76-86页
     ·滞回曲线第76-80页
     ·结构滞回耗能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·结构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第81-82页
     ·骨架曲线第82-83页
     ·结构的变形和延性第83-84页
     ·结构各层的侧移第84-86页
     ·结构的刚度衰减第86页
   ·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第86-89页
   ·小结第89-90页
 参考文献第90-92页
第5章 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第92-112页
   ·概述第92页
   ·钢筋混凝土框架-剪力墙模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第92-101页
     ·试验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第92-101页
     ·结构破坏模式第101页
   ·火电厂主厂房钢筋混凝土纵向框架-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第101-110页
     ·结构概况第101-103页
     ·地震反应计算第103-109页
     ·破坏模式第109-110页
   ·小结第110-111页
 参考文献第111-112页
第6章 结构的非线性静力推覆(Push-over)分析第112-123页
   ·概述第112-113页
   ·非线性静力推覆分析方法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推覆分析方法简介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侧向力的分布形式第114-115页
   ·改进的推覆分析方法-考虑高振型影响的侧向力分布形式第115-116页
   ·结构破坏机构第116-117页
   ·静力推覆分析方法的实施第117-120页
     ·钢筋混凝土框架-剪力墙模型结构推覆分析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例推覆分析第118-120页
   ·小结第120-121页
 参考文献第121-123页
第7章 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性能评估第123-147页
   ·概述第123页
   ·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第123-127页
     ·按延性系数设计的方法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·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第124-125页
     ·能力谱方法第125-127页
   ·能力谱法的理论背景第127-128页
   ·多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及能力曲线第128-132页
     ·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剪力-位移曲线的折线化第129-130页
     ·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周期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·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阻尼第131-132页
   ·结构的需求曲线第132-135页
     ·结构的线弹性需求曲线第132页
     ·结构的非线性需求曲线第132-135页
   ·结构性能评估及计算步骤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·结构性能点的确定第135页
     ·计算步骤第135-136页
   ·结构性能评估实例第136-144页
     ·钢筋混凝土框架-剪力墙模型结构第136-140页
     ·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例第140-144页
   ·小结第144-145页
 参考文献第145-147页
第8章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破坏模型和评估第147-165页
   ·概述第147页
   ·结构破坏状态及定义第147-149页
   ·抗震结构的破坏准则及地震破坏模型第149-154页
     ·结构地震破坏准则第149-151页
     ·结构地震破坏模型和评估指数第151-154页
   ·钢筋混凝土结构改进的Park & Ang.破坏模型和评估指数第154-156页
   ·地震破坏的性能目标和破坏评估第156-163页
     ·破坏程度与破坏指数第156-157页
     ·地震破坏评估第157-163页
   ·小结第163页
 参考文献第163-165页
第9章 结论及展望第165-170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65-168页
   ·问题及展望第168-170页
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出版的编著和发表的论文等第170-173页
致谢第173页

论文共1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虚拟场景中实时图形绘制关键技术研究
下一篇:钢框架梁柱端板连接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及抗震设计对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