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粘土颗粒和有机物对浸没式超滤膜给水处理的膜污染特性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7页
主要符号对照表第7-13页
第1章 引言第13-33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3-18页
     ·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任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微污染水源及其处理技术第14-16页
     ·超滤膜技术第16-18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-30页
     ·膜污染概述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膜污染机理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膜污染模型第20-22页
     ·膜污染的防控技术第22-26页
     ·膜污染研究中的测试技术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研究的综合分析第28-30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-31页
   ·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第31-33页
第2章 试验材料、装置与分析方法第33-47页
   ·超滤膜组件第33-35页
   ·试验装置及运行方式第35-37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基本运行参数第37页
   ·主要测定指标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水质指标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其他参数第38-39页
   ·有机物性质的分析方法第39-44页
     ·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第39-42页
     ·有机物分级第42-44页
   ·膜污染测试分析方法第44-47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第44-45页
     ·X射线能谱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·三维荧光光谱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第46-47页
第3章 有机物对超滤膜造成的膜污染特性第47-69页
   ·试验装置和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及运行方式第47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·膜污染特性的评价方法第49-50页
   ·膜箱混合液浓度变化模型第50-54页
   ·超滤处理含有机物原水时膜比通量的变化第54-58页
     ·连续运行第54-55页
     ·稳态运行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原水有机物浓度对膜比通量的影响第56-58页
   ·进出水中有机物的特性第58-61页
     ·进、出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第58-59页
     ·进、出水有机物的分级第59-60页
     ·三维荧光光谱第60-61页
   ·天然有机物造成的膜污染分析第61-68页
     ·膜组件外观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第62-65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·有机物造成的膜污染过程第67-6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4章 粘土颗粒对有机物造成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69-90页
   ·试验装置和方法第69-71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及运行方式第69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69-71页
     ·分析指标第71页
   ·超滤处理含粘土颗粒原水时膜比通量的变化第71-76页
     ·原水浊度对膜比通量的影响第71-73页
     ·反冲洗周期对膜比通量的影响第73-75页
     ·进、出水水质第75页
     ·进、出水颗粒分布第75-76页
   ·粘土颗粒造成的膜污染特性分析第76-81页
     ·膜组件外观第76-78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第78-79页
     ·能谱分析第79-81页
   ·粘土颗粒对有机物造成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81-86页
     ·膜比通量的变化第81-82页
     ·膜污染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第83-85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·反冲洗周期对膜比通量的影响第86-87页
   ·膜通量的影响第87-8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8-90页
第5章 混凝剂对粘土颗粒和有机物造成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90-112页
   ·试验装置和方法第90-93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及运行方式第90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90-93页
     ·分析指标第93页
   ·混凝剂对粘土颗粒造成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93-96页
     ·跨膜压差的变化第93-94页
     ·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第94-95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第95-96页
   ·混凝剂对有机物造成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96-103页
     ·膜比通量的变化第96页
     ·膜污染分析第96-98页
     ·混凝剂投量的影响第98-99页
     ·进、出水分子量分布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有机物分级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三维荧光光谱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第102-103页
   ·混凝剂对粘土颗粒-有机物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103-106页
     ·膜比通量变化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膜污染分析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第105-106页
   ·混凝操作条件对膜污染的影响第106-111页
     ·混凝剂投加方式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·混凝停留时间的影响第108-109页
     ·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曝气强度的影响第110-11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1-112页
第6章 粉末活性炭对粘土颗粒和有机物造成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112-131页
   ·试验装置和方法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及运行方式第112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·分析指标第115页
   ·PAC 的膜污染特性第115-117页
     ·投加 PAC 对清水膜通量的影响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第116-117页
   ·投加 PAC 对粘土颗粒造成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117-119页
     ·膜比通量的变化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·膜污染分析第118-119页
   ·投加 PAC 对有机物造成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119-126页
     ·膜比通量的变化第119页
     ·膜污染分析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·PAC 投加量的影响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·进、出水分子量分布第122页
     ·有机物分级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第124页
     ·混凝-PAC 组合工艺对有机物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124-126页
   ·投加 PAC 对粘土颗粒-有机物造成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126-129页
     ·膜比通量的变化第126-127页
     ·膜污染分析第127页
     ·混凝-PAC 工艺对粘土颗粒-有机物膜污染特性的影响第127-129页
   ·PAC 投加方式对膜比通量的影响第129-13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0-131页
第7章 化学清洗第131-144页
   ·试验装置和方法第131-133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及运行方式第131页
     ·化学清洗剂第131-132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法第132-133页
   ·化学清洗后膜通量的恢复第133-139页
     ·膜一化学清洗后膜通量的恢复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·膜二化学清洗后膜通量的恢复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·膜三化学清洗后膜通量的恢复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·膜四化学清洗后膜通量的恢复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·四片膜整体化学清洗后膜通量的恢复第137-139页
   ·化学清洗后膜的分析测试第139-143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镜第139-142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第142-14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3-144页
第8章 结论与建议第144-147页
   ·结论第144-146页
   ·建议第146-147页
参考文献第147-157页
致谢第157-159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59-161页

论文共1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纳米银表面增强拉曼基底制备及其多氯联苯痕量检测应用
下一篇:基于圆环面片逼近的点投影与圆环面求交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