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39页 |
·引论 | 第11-12页 |
·拉曼光谱分析及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| 第12-18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效应的发现 | 第14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的基本原理 | 第14-17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效应的化学增强机理 | 第17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效应的电磁增强机理 | 第17-18页 |
·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| 第18-27页 |
·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形成 | 第18-20页 |
·局域电场与“hot spots” | 第20-23页 |
·复杂形状纳米结构的局域电场分布 | 第23-27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基底 | 第27-33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特性 | 第27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制备 | 第27-33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效应的应用 | 第33-37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目标 | 第37-39页 |
第2章 实验方法及实验设备 | 第39-52页 |
·倾斜生长方法概述 | 第39-46页 |
·柱状结构的形成过程 | 第41页 |
·柱状结构的生长过程 | 第41-44页 |
·倾斜生长的性质及应用 | 第44-46页 |
·倾斜生长的设备及操作 | 第46-50页 |
·电子束蒸发镀膜 | 第46-48页 |
·DZS-500 型电子束蒸发沉积系统 | 第48-49页 |
·运用 DZS-500 进行倾斜生长的基本操作 | 第49-50页 |
·主要分析表征方法及设备 | 第50-52页 |
第3章 银纳米棒基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制备 | 第52-71页 |
·引言 | 第52页 |
·倾斜生长的半球生长模型 | 第52-61页 |
·半球生长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4页 |
·入射角度对形貌的影响 | 第54-58页 |
·基底转速对形貌的影响 | 第58-61页 |
·液氮冷却条件下倾斜生长银纳米斜棒 | 第61-65页 |
·倾斜生长银纳米圆柱阵列 | 第65-67页 |
·倾斜生长折线型银纳米结构阵列 | 第67-68页 |
·倾斜生长螺旋型银纳米结构阵列 | 第68-7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4章 银纳米棒基底的表面增强拉曼性能 | 第71-80页 |
·引言 | 第71页 |
·银纳米斜棒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| 第71-75页 |
·不同长度银纳米棒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强度 | 第75-76页 |
·不同孔隙率银纳米棒阵列的表面增强拉曼强度 | 第76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第5章 银表面增强拉曼基底在环境污染物检测方面的应用 | 第80-107页 |
·引言 | 第80页 |
·多氯联苯拉曼光谱数据库的建立及密度泛函理论模拟 | 第80-87页 |
·多氯联苯的主要特征峰及其规律 | 第81-86页 |
·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多氯联苯拉曼光谱 | 第86页 |
·多氯联苯拉曼光谱数据库的建立 | 第86-87页 |
·不同温度条件下多氯联苯的拉曼光谱 | 第87-91页 |
·拉曼光谱随温度的变化 | 第87-90页 |
·多氯联苯光致发光谱与温度的关系 | 第90-91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方法检测痕量五氯联苯 | 第91-94页 |
·表面增强拉曼方法分辨痕量一氯联苯及四氯联苯同系物 | 第94-104页 |
·一氯联苯同系物拉曼光谱的特征 | 第95-97页 |
·痕量一氯联苯同系物的表面增强拉曼方法分辨 | 第97-99页 |
·痕量四氯联苯同系物的表面增强拉曼方法分辨 | 第99-104页 |
·实际土壤样品中的多氯联苯表面增强拉曼检测 | 第104-10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6-107页 |
第6章 银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灵敏度的改进及机理分析 | 第107-131页 |
·引言 | 第107页 |
·L 型银纳米结构光学性质与表面增强拉曼强度的关系 | 第107-116页 |
·L 型银纳米结构阵列的形貌 | 第107-109页 |
·L 型银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 | 第109-110页 |
·L 型银纳米结构光学性质的计算模拟 | 第110-113页 |
·L 型银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 | 第113-115页 |
·L 型银纳米结构 SERS 和光学性质的关系 | 第115-116页 |
·螺旋型银纳米结构光学性质与表面增强拉曼强度的关系 | 第116-121页 |
·螺旋型银纳米结构的形貌 | 第117-118页 |
·螺旋型银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特性 | 第118-119页 |
·不同折臂数螺旋型银纳米结构 SERS 性质的理论解释 | 第119-121页 |
·“hot spots”对银纳米结构表面增强拉曼强度的影响 | 第121-124页 |
·折线型银纳米结构的形貌 | 第122-123页 |
·不同“hot spots”薄膜的表面增强拉曼强度 | 第123-124页 |
·折臂长径比对折线型银纳米结构 SERS 性能的影响 | 第124页 |
·衬底层光学性质对表面增强拉曼基底性能的影响 | 第124-130页 |
·不同反射率衬底层的制备 | 第125-126页 |
·不同衬底层上沉积银纳米斜棒阵列的形貌 | 第126-127页 |
·不同反射率衬底层上银纳米斜棒阵列的 SERS 特性 | 第127-129页 |
·衬底层反射率提高 SERS 强度的机理 | 第129-1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0-131页 |
第7章 全文总结 | 第131-133页 |
附录 | 第133-143页 |
附录 A:L 型 Ag 纳米结构阵列光学性质的有效介质理论模拟 | 第133-139页 |
1)有效介质理论 | 第134-135页 |
2)传递矩阵 | 第135-139页 |
附件 B:L 型 Ag 纳米结构的相关 SERS 强度模拟 | 第139-1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3-154页 |
致谢 | 第154-156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56-1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