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·国际背景 | 第9页 |
·国内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框架与分析方法 | 第16-24页 |
·有关概念 | 第16-17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7页 |
·评估对象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区域 | 第17-18页 |
·温室气体种类 | 第18-19页 |
·关键排放源的确定 | 第19-22页 |
·排放因子的确定 | 第22页 |
·活动水平的确定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| 第24-59页 |
·CO_2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| 第24-41页 |
·固定源燃料燃烧 | 第24-26页 |
·移动源燃料燃烧 | 第26-29页 |
·钢铁生产 | 第29-32页 |
·水泥生产 | 第32-33页 |
·玻璃生产 | 第33-34页 |
·林业碳汇 | 第34-38页 |
·土地利用变化 | 第38-40页 |
·垃圾焚烧 | 第40-41页 |
·CH_4排放清单建立方法 | 第41-51页 |
·移动源燃料燃烧 | 第41-42页 |
·家畜肠道发酵 | 第42-44页 |
·垃圾填埋 | 第44-46页 |
·粪便管理 | 第46-47页 |
·废水处置 | 第47-49页 |
·水稻种植 | 第49-51页 |
·N_2O排放分析方法 | 第51-59页 |
·移动源燃料燃烧 | 第51-52页 |
·垃圾焚烧 | 第52页 |
·粪便管理 | 第52-56页 |
·农田土壤 | 第56-59页 |
第四章 上海市1996~2008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| 第59-106页 |
·CO_2排放清单 | 第59-83页 |
·固定源燃料燃烧排放 | 第59-66页 |
·移动源燃料燃烧排放 | 第66-70页 |
·钢铁生产排放 | 第70-73页 |
·水泥生产排放 | 第73-74页 |
·玻璃生产排放 | 第74-75页 |
·林业碳汇 | 第75-77页 |
·土地利用变化排放 | 第77-80页 |
·垃圾焚烧排放 | 第80-82页 |
·CO_2总排放清单 | 第82-83页 |
·CH_4排放清单 | 第83-95页 |
·移动源燃料燃烧排放 | 第83-84页 |
·家畜肠道发酵排放 | 第84-86页 |
·垃圾填埋排放 | 第86-89页 |
·畜禽粪便的排放 | 第89-91页 |
·废水处置排放 | 第91-93页 |
·水稻种植排放 | 第93-94页 |
·CH_4总排放清单 | 第94-95页 |
·N_2O排放清单 | 第95-105页 |
·移动源燃料燃烧排放 | 第95-96页 |
·垃圾焚烧排放 | 第96-97页 |
·牲畜粪便管理过程排放 | 第97-102页 |
·农田土壤排放 | 第102-103页 |
·N_2O总排放清单 | 第103-105页 |
·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| 第105-106页 |
第五章 讨论与展望 | 第106-113页 |
·1996~2008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规律 | 第106-107页 |
·与世界其他国家对比 | 第107-108页 |
·目前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清单面临的问题 | 第108-111页 |
·现行统计体系与建立碳排放清单要求的差异 | 第108-110页 |
·数据收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| 第110-111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11-113页 |
·建议 | 第111-112页 |
·展望 | 第112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1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19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-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