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3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3-30页 |
·差分光学吸收光谱(DOAS)技术 | 第13-15页 |
·基本原理 | 第14-15页 |
·DOAS技术的特点 | 第15页 |
·大气中的SO_2 | 第15-19页 |
·大气中的氮氧化物 | 第19-21页 |
·大气中的O_3及光化学烟雾 | 第21-25页 |
·对流层中的O_3及来源 | 第22页 |
·光化学(烟雾)污染的历史与现状 | 第22-23页 |
·对流层O_3及光化学烟雾生成机理 | 第23-25页 |
·O_3的测量手段 | 第25页 |
·大气中的HONO | 第25-30页 |
·大气中HONO的来源 | 第26-28页 |
·HONO光解对大气OH自由基的贡献 | 第28-29页 |
·气态HONO的测量手段 | 第29-30页 |
第二章 多光路主动DOAS设计 | 第30-52页 |
·多光路主动DOAS的组成 | 第30-37页 |
·光源 | 第31页 |
·发射/接收望远镜 | 第31-32页 |
·角反射镜 | 第32-33页 |
·四合一石英光纤 | 第33页 |
·机械快门 | 第33-34页 |
·光谱仪 | 第34-35页 |
·光电检测系统 | 第35-36页 |
·数据采集软件 | 第36-37页 |
·光谱分析 | 第37-48页 |
·探测器波长标定 | 第37-42页 |
·生成参考光谱 | 第42-47页 |
·测量灯谱 | 第42-43页 |
·生成标准差分吸收光谱 | 第43-45页 |
·生成夫琅禾费结构光谱 | 第45-46页 |
·生成差分灯谱结构 | 第46-47页 |
·污染物浓度反演 | 第47-48页 |
·各光路间固有差异测试 | 第48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三章 NO_2、SO_2垂直分布的观测及研究 | 第52-64页 |
·分层观测实验布置及观测原理 | 第52-54页 |
·NO_2垂直分布观测 | 第54-56页 |
·SO_2垂直分布观测 | 第56-58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58-62页 |
·NO_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| 第58-60页 |
·SO_2浓度时空分布特征 | 第60-62页 |
·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四章 NO_2、O_3、SO_2、HONO的同时观测及研究 | 第64-105页 |
·观测仪器 | 第64-66页 |
·光谱分析 | 第66-67页 |
·观测地点 | 第67-69页 |
·观测结果 | 第69-82页 |
·HONO测量结果与LOPAP技术的对比 | 第82-83页 |
·污染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 | 第83-91页 |
·NO_2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 | 第89页 |
·O_3 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 | 第89页 |
·O_x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 | 第89-90页 |
·SO_2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 | 第90页 |
·HONO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趋势 | 第90-91页 |
·两个观测点的污染状况对比 | 第91-94页 |
·气象因素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| 第94-100页 |
·风速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| 第94-98页 |
·风向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| 第98-100页 |
·冬季气温对SO_2浓度的影响 | 第100页 |
·光化学污染的周末效应 | 第100-101页 |
·HONO对光化学污染的影响 | 第101-103页 |
·小结 | 第103-105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5-108页 |
·实验总结 | 第105页 |
·观测结论 | 第105-107页 |
·NO_2时空分布特征 | 第105-106页 |
·O_3时空分布特征 | 第106页 |
·SO_2时空分布特征 | 第106页 |
·HONO时空分布特征 | 第106-107页 |
·研究展望 | 第107-10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8-116页 |
附录 | 第116-117页 |
后记 | 第117-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