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缩略词表 | 第1-8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8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0页 |
|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| ·生物湿法冶金简介 | 第10页 |
| ·生物冶金中常用的微生物 | 第10页 |
| ·细菌浸出原理及反应机理研究 | 第10-13页 |
| ·生物浸出的影响因素 | 第13-14页 |
| ·微生物的活性 | 第13-14页 |
| ·矿物的影响 | 第14页 |
| ·传统生物浸出的工艺 | 第14-15页 |
| ·生物浸出工艺的强化 | 第15-19页 |
| ·浸矿所用菌株的选择 | 第16页 |
| ·生物浸出模式的强化 | 第16-19页 |
| ·立题依据 | 第19-21页 |
| 第二部分 At.f氧化产物浸出金川低品位镍矿和白银铜矿工艺条件研究 | 第21-28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2页 |
| ·材料 | 第21页 |
| ·方法 | 第21-22页 |
| ·亚铁和总铁浓度测定 | 第21页 |
| ·矿石驯化培养 | 第21页 |
| ·各种工艺参数对铜矿和镍矿浸出率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7页 |
| ·温度对浸出金川镍矿和白银铜矿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| ·Fe~(3+)对浸出金川镍矿和白银铜矿的影响 | 第23-25页 |
| ·Cl~-加入对浸出金川镍矿和白银铜矿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| 3 结论 | 第27-28页 |
| 第三部分 At.f的温度适应性驯化 | 第28-33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8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1页 |
| ·温度对At.f生长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At.f在气升式反应器浸出金川镍矿和白银铜矿 | 第29-31页 |
| 3 结论 | 第31-33页 |
| 第四部分 At.f在生化两极反应体系浸出金川镍矿 | 第33-44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5页 |
| ·At.f的固定化 | 第33页 |
| ·细胞的培养及收集 | 第33页 |
| ·细胞的固定化 | 第33页 |
| ·At.f在生化两极反应体系浸出金川镍矿 | 第33-34页 |
| ·游离At.f在生化两极反应系统中浸出金川镍矿 | 第33-34页 |
| ·固定化At.f在生化两极反应工艺中浸出金川镍矿 | 第34页 |
| ·固定化At.f摇瓶培养过程中沉淀减少的研究 | 第34页 |
| ·游离At.f和固定化At.f催化合成沉淀收集和XRD分析 | 第34-35页 |
| 2 结果 | 第35-42页 |
| ·固定化At.f和游离At.f浸出金川镍矿比较 | 第35页 |
| ·游离At.f和固定化At.f培养过程中产生黄铁矾差异性研究 | 第35-38页 |
| ·X射线鉴定游离At.f和固定化At.f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沉淀 | 第35-36页 |
| ·黄铁矾的形成机制研究 | 第36-38页 |
| ·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减少黄铁矾沉淀的试验 | 第38-40页 |
| ·固定化At.f摇瓶培养沉淀减少研究 | 第38-40页 |
| ·pH值对沉淀减少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·(NH_4)_2SO_4含量对沉淀减少的影响 | 第40页 |
| ·游离At.f在生化两极反应系统中浸出金川镍矿 | 第40-42页 |
| 3 结论 | 第42-44页 |
| 第五部分 对生化两极反应工艺的进一步强化 | 第44-48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页 |
| ·游离At.f在生化两极反应系统中浸出硫化矿 | 第44页 |
| 2 结果 | 第44-47页 |
| ·游离At.f在生化两极反应系统中浸出浸出镍矿 | 第44-46页 |
| ·游离At.f在生化两极反应系统中浸出浸出铜矿 | 第46-47页 |
| 3 结论 | 第47-48页 |
| 第六部分 总结 | 第48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