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7-12页 |
| 1 前言 | 第12-19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2页 |
| ·MCC研究进展 | 第12-17页 |
| 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| 2 MCC云图特征 | 第19-27页 |
| ·降雨实况 | 第19页 |
| ·MCC图T_(BB)特征 | 第19-25页 |
| ·MCC云图中-β特征 | 第19-24页 |
| ·MCC冷云盖面积、最大T_(BB)、最大降水强度演变特征 | 第24-25页 |
| ·云区湿度廓线特征 | 第25页 |
| ·小结 | 第25-27页 |
| 3 MCC天气尺度环境场 | 第27-44页 |
| ·500hPa形势场 | 第27-28页 |
| ·地面形势场 | 第28-29页 |
| ·急流 | 第29-32页 |
| ·低空急流 | 第30-31页 |
| ·高空风场 | 第31-32页 |
| ·物理量诊断 | 第32-42页 |
| ·热力结构 | 第32-33页 |
| ·动力结构 | 第33-35页 |
| ·850hPa暖湿平流 | 第35-36页 |
| ·水汽条件 | 第36-39页 |
| ·700hPa水汽通量 | 第36-37页 |
| ·850hPa比湿 | 第37-38页 |
| ·925hPa水汽通量散度 | 第38-39页 |
| ·非地转湿Q矢量分析 | 第39-42页 |
| ·小结 | 第42-44页 |
| 4 MCC中尺度滤波结果分析 | 第44-48页 |
| ·中尺度滤波结果分析 | 第44-48页 |
| ·扰动流场 | 第44-46页 |
| ·扰动温度场 | 第46-48页 |
| 5 MCC形成和发展机制 | 第48-59页 |
| ·湿位涡诊断分析 | 第49-53页 |
| ·湿位涡理论 | 第49页 |
| ·倾斜涡度发展 | 第49-51页 |
| ·MPV1和MPV2的分析 | 第51-53页 |
| ·稳定度分析 | 第53-57页 |
| ·对流不稳定 | 第53-55页 |
| ·对称不稳定 | 第55-57页 |
| ·小结 | 第57-59页 |
| 6 中尺度复合体的数值模拟 | 第59-78页 |
| ·MM5中尺度非静力数值模式简介及模拟设计 | 第59-63页 |
| ·MM5模式简介 | 第59-63页 |
| ·MM5模式特点 | 第59页 |
| ·MM5基本方程 | 第59-61页 |
| ·MM5物理方案6.1.2数值模拟设计 | 第61-63页 |
| ·模拟雨量与实况雨量对比 | 第63-66页 |
| ·物理量诊断分析 | 第66-69页 |
| ·中尺度低空急流 | 第69-76页 |
| ·600hPa、700hPa、950hPa中尺度急流与MCC强降水的关系 | 第69-73页 |
| ·降水最强时刻中尺度急流附近的动力特征 | 第73-76页 |
| ·小结 | 第76-78页 |
| 7 MCC雷达回波特征 | 第78-90页 |
| ·基本反射率特征 | 第78-80页 |
| ·平均径向速度特征 | 第80-81页 |
| ·导出产品特征 | 第81页 |
| ·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 | 第81-88页 |
| ·单多普勒雷达计算平均散度和平均垂直速度的基本原理 | 第81页 |
| ·变分法计算大气平均垂直速度 | 第81-82页 |
| ·MCC发展各个阶段的动力学特征以及与MM5模拟结果比较 | 第82-88页 |
| ·小结 | 第88-90页 |
| 8 结论与讨论 | 第90-9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2-98页 |
| 致谢 | 第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