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蟾片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1页 |
1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| 第11-22页 |
·流行病学研究概括 | 第11页 |
·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| 第11-17页 |
·概述 | 第11页 |
·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| 第11-13页 |
·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 | 第13-16页 |
·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| 第16-17页 |
·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| 第17-22页 |
·古代中医文献对本病的认识 | 第17-18页 |
·现代中医学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8-19页 |
·肺癌的辩证论治及临床分型 | 第19页 |
·中医治疗 | 第19-22页 |
2.临床研究的资料与方法 | 第22-28页 |
·临床研究设计 | 第22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22页 |
·临床诊断 | 第22页 |
·影像学诊断 | 第22页 |
·细胞学诊断 | 第22页 |
·病理学诊断 | 第22页 |
·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 | 第22页 |
·非小细胞肺癌的Karnofsky评分标准 | 第22页 |
·研究药物 | 第22页 |
·纳入标准 | 第22-23页 |
·排除标准 | 第23页 |
·剔除标准 | 第23页 |
·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 | 第2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3-28页 |
·治疗方法 | 第23-24页 |
·观测指标 | 第24-28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8页 |
3.研究结果 | 第28-35页 |
·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| 第28-30页 |
·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患者性别、年龄的比较 | 第28页 |
·两组患者病理类型的比较 | 第28-29页 |
·两组临床分期比较 | 第29页 |
·两组转移病灶分布比较 | 第29页 |
·两组患者纳入本研究前曾经接受治疗的情况 | 第29-30页 |
·两组治疗前肺癌症状分级比较 | 第30页 |
·两组采用的化疗方案比较 | 第30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30-33页 |
·试验完成情况 | 第30-31页 |
·疗效评价 | 第31-32页 |
·两组卡氏评分比较 | 第32页 |
·两组体重比较 | 第32-33页 |
·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| 第33页 |
·治疗前后癌胚抗原(CEA)的比较 | 第33页 |
·减毒性评价 | 第33-35页 |
·治疗前 | 第33-34页 |
·不良反应 | 第34页 |
·合并治疗 | 第34-35页 |
·不良事件 | 第35页 |
4 讨论 | 第35-43页 |
·研究评价及方药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研究设计及方法评价 | 第35-36页 |
·方药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增效方面评价 | 第37-40页 |
·病例完成情况 | 第37-38页 |
·对瘤体客观疗效评价的影响 | 第38页 |
·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对体重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中医症状改善的情况 | 第40页 |
·减毒方面评价 | 第40-41页 |
·不良事件 | 第41-43页 |
5 结语 | 第43-44页 |
·总结 | 第43页 |
·存在问题及展望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9页 |
英文缩略语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