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15页 |
引言 | 第15-24页 |
一、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15-18页 |
二、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| 第18-20页 |
三、本文的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四、本文研究的重点、难点与创新 | 第22-24页 |
第一章 宪政、公共利益的内涵及其关联 | 第24-48页 |
一、宪政的涵义分析 | 第24-30页 |
(一) 宪政的概念 | 第24-26页 |
(二) 宪政与宪法的关系 | 第26-27页 |
(三) 马克思主义关于宪政的基本思想 | 第27-29页 |
(四) 中国语境下宪政的核心价值 | 第29-30页 |
二、公共利益的基本内涵 | 第30-43页 |
(一) 公共利益的涵义 | 第31-35页 |
(二) 公共利益与相关利益的关系 | 第35-37页 |
(三)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共利益的理论特质 | 第37-40页 |
(四) 中国共产党对公共利益理论的贡献 | 第40-43页 |
三、宪政与公共利益的关联 | 第43-48页 |
(一) 宪政:实现公共利益的制度保障 | 第43-44页 |
(二) 公共利益:宪政国家权力运行合法性的依据 | 第44-46页 |
(三) 权利保障:公共利益与社会主义宪政精神的内在契合 | 第46-48页 |
第二章 公共利益原则在宪法中的体现 | 第48-68页 |
一、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规范 | 第48-55页 |
(一) 宪法文本中的公共利益原则表达 | 第48-50页 |
(二) 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正当性阐释 | 第50-52页 |
(三) 公共利益原则与宪法基本原则的关系 | 第52-55页 |
二、我国宪法关于公共利益原则的特殊性分析 | 第55-61页 |
(一) 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利益原则涵义 | 第55-58页 |
(二) 我国宪法关于公共利益原则的特殊涵义 | 第58-61页 |
三、公共利益原则的作用 | 第61-68页 |
(一) 公共利益原则的双重作用:道德指导与法律规范 | 第61-62页 |
(二) 公共利益原则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| 第62-66页 |
(三) 公共利益原则的局限 | 第66-68页 |
第三章 国外发达国家宪政进程中的公共利益原则评析 | 第68-92页 |
一、西方思想史上的公共利益理论 | 第68-74页 |
(一) 古希腊时期公共利益思想的萌芽 | 第68-69页 |
(二) 文艺复兴时期公共利益思想的发展 | 第69-70页 |
(三) 西方近代公共利益思想的两种倾向 | 第70-71页 |
(四) 西方现代公共利益思想的变迁 | 第71-72页 |
(五) 马克思主义公共利益理论与西方公共利益理论的关系 | 第72-74页 |
二、 美、德、日公共利益原则实现模式之比较 | 第74-81页 |
(一) 美国自由市场模式中的“公共使用”条款 | 第74-77页 |
(二) 德国社会市场模式中的“重大公共利益”原则 | 第77-79页 |
(三) 日本政府主导模式中的“公共福祉”思想 | 第79-81页 |
三、国外发达国家实施公共利益原则的评价与启示 | 第81-92页 |
(一) 国外发达国家实施公共利益原则的借鉴意义 | 第82-90页 |
(二) 国外发达国家实施公共利益原则的缺陷 | 第90-92页 |
第四章 我国宪政进程中的公共利益原则检视 | 第92-126页 |
一、社会主义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利益原则 | 第92-98页 |
(一)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共利益原则 | 第92-94页 |
(二)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利益原则 | 第94-98页 |
二、公共利益原则在我国宪政实践中的运用 | 第98-111页 |
(一) 实施公共利益原则的内在要求 | 第98-99页 |
(二) 公共利益原则在民主制度中的运用 | 第99-101页 |
(三) 公共利益原则在法治建设中的运用 | 第101-105页 |
(四) 公共利益原则在人权保障中的运用 | 第105-111页 |
三、公共利益原则实践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11-118页 |
(一) 主体不明确 | 第111-112页 |
(二) 方法不科学 | 第112-114页 |
(三) 程序不规范 | 第114-116页 |
(四) 标准不统一 | 第116-118页 |
四、影响我国公共利益原则实施的因素分析 | 第118-126页 |
(一) 宪法权威的缺失 | 第118-120页 |
(二) 传统公共观念的影响 | 第120-121页 |
(三) 政府部门利益的扩张 | 第121-122页 |
(四) 公民参与机制不完善 | 第122-124页 |
(五) 公共利益原则运行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| 第124-126页 |
第五章 我国实施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政思考 | 第126-178页 |
一、完善公共利益原则的总体思路 | 第126-159页 |
(一) 树立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| 第126-133页 |
(二) 重塑政府公共性理念 | 第133-138页 |
(三) 加强社会建设构建服务型政府 | 第138-146页 |
(四) 完善公民参与机制 | 第146-153页 |
(五) 推进公共利益原则运行的法治环境建设 | 第153-159页 |
二、实施公共利益原则的具体设想 | 第159-178页 |
(一) 实施路径设想:由单一向整体的转变 | 第159-162页 |
(二) 实施方法设计:类型化、利益衡量与司法审查方法 | 第162-166页 |
(三) 实施程序设定:社会共识、听证程序、公益目的性审查 | 第166-172页 |
(四) 实施标准设立:形式标准与实质标准的统一 | 第172-178页 |
结论 | 第178-1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0-189页 |
后记 | 第189-19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