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summary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概说 | 第7-11页 |
第一节 花溪概况 | 第7-8页 |
·地理、历史 | 第7-8页 |
·人口、民族 | 第8页 |
第二节 花溪方言及研究情况 | 第8-9页 |
·花溪方言 | 第8-9页 |
·研究情况 | 第9页 |
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、材料、方法和过程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9页 |
·研究材料 | 第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·研究过程 | 第10页 |
·《贵阳花溪区汉语方言语音地图及语音演变研究》的调查条目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新老花溪方言语音地图比较 | 第11-25页 |
第一节 本论文体例说明 | 第11页 |
第二节 新老方言地图比较分析 | 第11-25页 |
·声调调型调值类别 | 第11-12页 |
·韵母an、uan、i(?)n与(?)、u(?)、i(?)的分合 | 第12-14页 |
·韵母ai、uai与(?)、u(?)的分合 | 第14-16页 |
·韵母i与i(?)的分合 | 第16-17页 |
·阳平调ei、(?)的分合 | 第17页 |
·唇音声母后(?)n、o(?)的分合 | 第17-19页 |
·假摄麻韵开口三等章组字声韵的差别 | 第19-20页 |
·声母n((?))、l的分合 | 第20-21页 |
·"去"的声调差别 | 第21-23页 |
·"是"的声调差别 | 第23-24页 |
·有无撮口呼 | 第24页 |
·有无尖团音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花溪方言语音演变的原因 | 第25-31页 |
第一节 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环境 | 第25-27页 |
·行政区划地理的历史沿革和自然地理环境简介 | 第25页 |
·行政区划界线的改变、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的文化片区对方言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与农民外出务工 | 第27-28页 |
·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打破了汉语方言赖以存在的地域性特点 | 第27页 |
·谋生手段的改变加速了语音变异的步伐 | 第27-28页 |
第三节 教育传媒的普及与汉语基础教育的单语性 | 第28-29页 |
·教育传媒的普及对普通话的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 | 第28页 |
·汉语基础教育的单语性(普通话)削弱了汉语方言的传承性 | 第28-29页 |
第四节 语言态度与语言情感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结语 | 第31-33页 |
参考文献(按音序排列) | 第33-34页 |
致谢 | 第34-35页 |
附录一、发音合作人简介 | 第35-39页 |
附录二、花溪方言语音地图 | 第39页 |
附录三、发表论文情况 | 第39-40页 |
附图 | 第40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