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与价值评价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·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9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·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第2章 职业经理人相关理论 | 第21-35页 |
·职业经理人的概念 | 第21-26页 |
·外国对职业经理人的界定 | 第21-22页 |
·我国对职业经理人的界定 | 第22-26页 |
·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定位 | 第26-29页 |
·职业经理人的组织角色 | 第27-28页 |
·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角色 | 第28-29页 |
·职业经理人的挂名首脑角色 | 第29页 |
·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素质 | 第29-34页 |
·良好的职业道德 | 第30页 |
·优秀的专业素质 | 第30-31页 |
·出色的业务能力 | 第31-33页 |
·健康的职业心态 | 第33-3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3章 我国职业经理人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| 第35-50页 |
·我国职业经理人发展的现状 | 第35-37页 |
·职业经理人才稀缺 | 第35-36页 |
·职业经理人职业化素质低 | 第36-37页 |
·我国职业经理人存在的问题 | 第37-43页 |
·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| 第37-38页 |
·身份模糊角色错位 | 第38页 |
·困境重重难以流动 | 第38-40页 |
·激励不足薪酬偏低 | 第40-42页 |
·信任危机价值难实现 | 第42-43页 |
·我国职业经理人发展的影响因素 | 第43-48页 |
·环境因素的限制 | 第43-45页 |
·培养途径的缺陷 | 第45-48页 |
·价值评价体系的缺失 | 第4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4章 建立我国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模式 | 第50-62页 |
·营造规范的发展环境 | 第50-53页 |
·营造规范的经济环境 | 第50页 |
·营造规范的市场环境 | 第50-51页 |
·营造规范的法制环境 | 第51-52页 |
·营造规范的企业环境 | 第52-53页 |
·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 | 第53页 |
·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 | 第53-61页 |
·学校培养 | 第54-57页 |
·企业培养 | 第57-59页 |
·社会培养 | 第59-60页 |
·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| 第60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5章 构建我国职业经理人的价值评价体系 | 第62-77页 |
·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| 第62-65页 |
·评价主体 | 第62-63页 |
·评价客体 | 第63页 |
·评价目标 | 第63页 |
·评价指标 | 第63-64页 |
·评价标准 | 第64-65页 |
·构建职业经理人价值评价体系 | 第65-73页 |
·建立指标体系 | 第65-70页 |
·确定指标权重 | 第70-73页 |
·选择评价方法 | 第73页 |
·进行综合价值评价 | 第73-76页 |
·确定评价因素和评价等级 | 第74页 |
·确定二级指标的隶属度模糊矩阵 | 第74-75页 |
·确定一级指标的隶属度模糊矩阵 | 第75页 |
·进行最终评价 | 第75-7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结论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