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缩略语表 | 第1-5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| 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| 前言 | 第8-10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10-42页 |
| 一、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研究概述 | 第10-20页 |
| (一)慢性肾衰竭的病名及病证范围 | 第10页 |
| (二)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| 第10-12页 |
| (三)慢性肾衰竭的辨证论治 | 第12-13页 |
| (四)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| 第13-17页 |
| (五)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中药研究进展 | 第17-20页 |
| 二、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| 第20-42页 |
| (一)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2页 |
| (二)现代医学对肾间质纤维化的认识 | 第22-27页 |
| (三)抗肾间质纤维化分子的研究进展 | 第27-30页 |
| (四)BMP-7/Smads/TGF-β1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 | 第30-38页 |
| (五)慢性肾衰竭的治疗进展 | 第38-42页 |
| 实验研究 | 第42-70页 |
| 第一部分 肾衰泻浊丸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的影响 | 第42-53页 |
| 一、实验材料 | 第42页 |
| 二、实验方法 | 第42-45页 |
| 三、实验结果 | 第45-53页 |
| 第二部分 肾衰泻浊丸对慢性肾衰竭大鼠BMP-7/Smads/TGF-β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| 第53-70页 |
| 一、实验材料 | 第53-54页 |
| 二、实验方法 | 第54-61页 |
| 三、实验结果 | 第61-70页 |
| 讨论 | 第70-86页 |
| 一、关于实验指标的选取 | 第70-71页 |
| 二、关于CRF模型 | 第71-76页 |
| 三、导师治疗慢性肾衰竭思想探讨 | 第76-78页 |
| 四、肾衰泻浊丸的立法原则 | 第78页 |
| 五、肾衰泻浊丸的组方原则 | 第78-81页 |
| 六、关于肾衰泻浊丸量效关系的分析 | 第81-82页 |
| 七、肾衰泻浊丸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理分析 | 第82-84页 |
| 八、问题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| 结论 | 第86-8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7-97页 |
| 附图 | 第97-104页 |
| 致谢 | 第1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