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| ·引言 | 第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8页 |
| ·平流层大气概要 | 第11-13页 |
| ·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观测和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·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形成机制的研究概况 | 第14-15页 |
| ·平流层爆发性增温与行星波关系的研究概况 | 第15-16页 |
| ·平流层变化对对流层影响的研究概况 | 第16-18页 |
| ·我国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研究情况和最新研究进展 | 第18页 |
| 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9-20页 |
|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介绍 | 第20-27页 |
| ·资料说明 | 第20-21页 |
| ·ECMWF(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s)资料 | 第20页 |
| ·MIPAS卫星资料 | 第20-21页 |
| ·方法说明 | 第21-27页 |
| ·经验正交函数(EOF)分解法 | 第21-22页 |
| ·相关分析 | 第22页 |
| ·谐波分析 | 第22-24页 |
| ·滑动平均 | 第24页 |
| ·一元线性回归 | 第24-25页 |
| ·位涡纬度(PVLAT)的计算方法 | 第25-27页 |
| 第三章 北半球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动力诊断分析 | 第27-44页 |
| ·引言 | 第27-28页 |
| ·爆发性增温前后风场、温度场、行星波和极涡的变化 | 第28-35页 |
| ·爆发性增温期间行星1、2波的变化及其与基本气流的相互作用 | 第35-39页 |
| ·爆发性增温期间剩余环流的变化特征 | 第39-43页 |
| ·结论 | 第43-44页 |
| 第四章 平流层冬季极涡在等熵位涡坐标下的动力学特征 | 第44-61页 |
| ·引言 | 第44-45页 |
| ·资料和方法 | 第45-48页 |
| ·位涡距平场的EOF分析和极涡扰动过程中的环流变化 | 第48-56页 |
| ·极涡活动过程中的质量环流变化 | 第56-60页 |
| ·结论 | 第60-61页 |
| 第五章 2002-03与2003-04年冬季爆发性增温的动力特征比较 | 第61-74页 |
| ·引言 | 第61页 |
| ·两次爆发性增温过程中温度场、风场的比较 | 第61-65页 |
| ·两次爆发性增温过程中行星波的比较 | 第65-71页 |
| ·两次爆发性增温过程中极涡变化的比较 | 第71-72页 |
| ·结论 | 第72-74页 |
|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讨论 | 第74-77页 |
| ·全文内容总结 | 第74-76页 |
| ·2003-04年SSW过程中动力诊断结果 | 第74-75页 |
| ·SSW过程中极涡的强扰动事件及整层大气环流的演变 | 第75页 |
| ·两次爆发性增温过程的动力学比较 | 第75-76页 |
| ·研究展望 | 第76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-7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8-85页 |
| 附录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