嵌入式连续语音识别算法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·语音识别发展历史 | 第10-11页 |
·嵌入式语音识别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识别器的发展 | 第12-13页 |
·建模问题 | 第12-13页 |
·解码问题 | 第13页 |
·课题意义和工作内容 | 第13-14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语音识别基础理论 | 第15-24页 |
·声学特征 | 第15-16页 |
·声学建模 | 第16-19页 |
·声学单元选取 | 第16-17页 |
·用HMM给声学单元建模 | 第17-19页 |
·语言模型 | 第19-22页 |
·统计语言模型 | 第19-20页 |
·规则语言模型 | 第20-22页 |
·解码 | 第22-23页 |
·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特定领域连续语音识别基线系统 | 第24-31页 |
·基线系统介绍 | 第24-29页 |
·声学模型 | 第25页 |
·发音字典 | 第25-27页 |
·DFA语法 | 第27-29页 |
·语法解析提取关键字 | 第29-30页 |
·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四章 解码 | 第31-49页 |
·解码器 | 第31-32页 |
·搜索网络构造 | 第32-37页 |
·前缀发音共享的发音树 | 第33-34页 |
·声学模型在网络中的音素级限制 | 第34-35页 |
·语法模型在网络中的词连接限制 | 第35-36页 |
·发音树构造算法 | 第36-37页 |
·帧同步维特比束搜索 | 第37-43页 |
·令牌传递算法 | 第37-40页 |
·维特比束搜索算法描述 | 第40-42页 |
·剪枝 | 第42-43页 |
·异步堆栈搜索算法 | 第43-48页 |
·A*算法 | 第43-45页 |
·候选序列 | 第45-46页 |
·计算置信评分 | 第46-47页 |
·异步堆栈解码算法描述 | 第47-48页 |
·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五章 系统性能评估和移植方案 | 第49-64页 |
·系统在不同资源下的性能 | 第49-52页 |
·不同声学模型 | 第49-51页 |
·不同语言模型 | 第51页 |
·不同说话者 | 第51-52页 |
·一遍和二遍搜索对比 | 第52页 |
·系统占用内存评估 | 第52-56页 |
·静态内存使用情况 | 第52-55页 |
·动态空间使用情况 | 第55-56页 |
·解码复杂度分析 | 第56-59页 |
·剪枝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输出概率计算复杂度 | 第57页 |
·存活节点数目变化 | 第57-59页 |
·嵌入式平台简介 | 第59-60页 |
·嵌入式平台移植方案 | 第60-62页 |
·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六章 系统有效优化计算 | 第64-69页 |
·连续HMM分布输出概率计算 | 第64-65页 |
·混合度捆绑的半连续HMM的输出概率计算 | 第65-66页 |
·高斯选择算法 | 第66-68页 |
·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七章 总结 | 第69-74页 |
·工作总结 | 第69-70页 |
·今后工作展望 | 第70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