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史论文--隋、唐至清前期(581~1840年)论文--明(1368~1663年)论文

明代海防卫所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--以深圳大鹏村为例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·研究的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缘起第12页
     ·政策背景第12-14页
     ·实践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的内容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古村落概念的界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与城市设计第16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·研究的目标与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标第17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  ·研究的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·研究框架图第19-20页
第二章 明代海防卫所型古村落的历史与现实第20-39页
   ·明代海防卫所的发展演变第20-26页
     ·明代卫所制度的建立与消亡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明代海防卫所的规模与分布第21-24页
     ·明代卫所制度对沿海地区的影响第24-26页
   ·海防卫所型古村落的考证第26-28页
     ·海防卫所型古村落评价体系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海防卫所型古村落的规模与分布第27-28页
   ·海防卫所型古村落的类型第28-34页
     ·按城池选址划分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按平面布局划分第30-32页
     ·按民居类型划分第32-34页
   ·海防卫所型古村落的特征第34-38页
     ·总体布局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城池空间第35-37页
     ·民居文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民俗文化第3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三章 海防卫所型古村落现状的重新评估第39-46页
   ·资源的现状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·现状资源第39页
     ·价值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发展困境第40-41页
   ·保护的控制与执行第41-43页
     ·保护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·现存问题第42-43页
   ·经济的转变与开发第43-45页
     ·开发类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·现存矛盾第44-4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5-46页
第四章 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的案例研究第46-60页
   ·基于历史街区保护的模式研究第46-49页
     ·外部肌体式保护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平面肌理式保护第47页
     ·整体动态式保护第47-49页
     ·总结与启示第49页
   ·基于旅游开发的模式研究第49-52页
     ·自由经营的地中海小镇模式第50页
     ·社团参与的妻笼模式第50-51页
     ·企业运作的周庄模式第51-52页
     ·总结与启示第52页
   ·基于区域发展的模式研究第52-55页
     ·曲江模式第52-53页
     ·成都模式第53-55页
     ·上海新天地模式第55页
     ·总结与启示第55页
   ·基于滨海区城市设计的研究第55-58页
     ·波士顿滨水区的改建第56页
     ·芝加哥海军码头改建第56-58页
     ·总结与启示第5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8-60页
第五章 海防卫所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的演绎第60-67页
   ·现状资源的考证第60页
   ·广泛理念的建立第60-62页
   ·保护规划的编制第62页
   ·开发运作的策略第62-65页
   ·城市设计的方法第6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5-67页
第六章 海防卫所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实例研究第67-91页
   ·大鹏所城古村落保护开发的背景第67-70页
     ·大鹏所城概述第67-69页
     ·历次规划定位第69-70页
   ·大鹏所城古村落的现状分析第70-76页
     ·资源现状第70-75页
     ·保护与开发现状第75-76页
   ·大鹏所城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第76-86页
     ·开发理念与目标定位第76页
     ·古村落保护规划第76-81页
     ·古村落开发策略第81-86页
   ·大鹏所城滨水区城市设计第86-91页
     ·空间设计第86-87页
     ·设计引导第87-91页
第七章 结语第91-92页
参考文献第92-96页
附录第96-101页
 表1 明代海防卫城遗址调查表第96-97页
 表2 明代海防所城遗址调查表第97-10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1-102页
致谢第102页

论文共10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--以楼观台道教文化景区为例
下一篇:外语学习者写作中的词汇搭配错误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