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--中国论文--文化专题研究论文

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--以楼观台道教文化景区为例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4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4-18页
   ·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5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5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5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框架第16-18页
第二章 道教场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研究第18-26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第18-20页
     ·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8-19页
     ·空间与场所第19-20页
   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我国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第21页
   ·道教场所的文化内涵研究第21-23页
     ·以宗教为核心的凝聚、聚集活动空间第22页
     ·依托道教场所的民俗、民间文化活动空间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净化心灵,陶冶情操的净心活动空间第23页
     ·以道教场所为依托的延伸功能活动空间第23页
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价值第23-25页
  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第23-24页
  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第24-2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5-26页
第三章 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及与物质空间关系第26-39页
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第26-31页
     ·与以宗教为核心的凝聚、聚集活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26-29页
     ·与民俗、民间文化活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29页
     ·与净心活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29-30页
     ·与延伸功能活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30-31页
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空间的关系第31-37页
     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道教场所中的存在方式第32-36页
  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空间的关系第36-3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7-39页
第四章 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与启示第39-51页
   ·湖北武当山道教场所案例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·武当山道教场所的概况第39页
     ·武当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第39-42页
   ·佳县白云山道教场所案例分析第42-46页
     ·白云山道教场所的概况第43页
     ·白云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经验第43-46页
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启示第46-50页
  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键点第46-47页
  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第47-5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五章 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法研究第51-64页
   ·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第51-54页
     ·原真性保护第51-52页
     ·整体性保护第52-53页
     ·公众参与第53页
     ·以人为本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合理利用、促进保护第54页
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方法第54-63页
     ·整合资源,打造特色主题功能第54-56页
     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建立第56-57页
  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场所设计方法第57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4页
第六章 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设计实践——楼观台道教文化景区第64-81页
   ·楼观台的发展演变第64-66页
     ·楼观台的历史发展第64-65页
     ·楼观台的现状第65-66页
   ·楼观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第66-70页
     ·与以宗教为核心的凝聚、聚集活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66-68页
     ·与民俗、民间文化活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68-69页
     ·与净心活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69页
     ·与延伸功能活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69-70页
   ·楼观台道教文化景区规划项目的背景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规划的提出第70-71页
     ·楼观台道教文化景区用地现状第71页
   ·道教场所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场所设计方法第71-79页
     ·道教宫观建筑空间场所的设计方法第71-76页
     ·道教宫观建筑外部空间场所的设计方法第76-77页
     ·山水园林空间场所的设计方法第77-79页
     ·延伸功能空间场所的设计方法第7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9-81页
结论第81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-86页
致谢第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黄瓜和土壤中灭蝇胺的残留分析方法及降解动力学研究
下一篇:明代海防卫所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--以深圳大鹏村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