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1 导论 | 第11-19页 |
| ·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| 第12-16页 |
| ·对于高校科研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| 第13-15页 |
| ·高职科研管理问题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·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7-19页 |
| 2 高职科研及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| 第19-31页 |
| ·关于激励机制的一般理论问题 | 第19-26页 |
| ·概念阐释 | 第19页 |
| ·激励机制相关理论 | 第19-21页 |
| ·西方经典激励理论 | 第21-26页 |
| ·激励理论在高职科研中的应用 | 第26-31页 |
| ·高职组织结构特性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·高职科研特点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·科研激励机制建设--- 高职科研发展之选择 | 第29-31页 |
| 3 某高职学院科研激励机制现状及问题 | 第31-39页 |
| ·学院科研激励现状 | 第31-34页 |
| ·学院科研队伍概况 | 第31-32页 |
| ·学院科研经费激励概况 | 第32-33页 |
| ·薪酬激励概况 | 第33-34页 |
| ·对学院科研激励机制调查研究 | 第34-37页 |
| ·问卷结构设计 | 第34-35页 |
| 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35-37页 |
| ·学院科研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| 第37-39页 |
| ·物质激励的缺失,精神激励的式微 | 第37页 |
| ·薪酬激励制度设计存在缺陷 | 第37-38页 |
| ·制度性激励彰显,非制度性激励弱化 | 第38页 |
| ·科研考核突出纵向理论研究,忽视校企合作横向校企合作研究 | 第38-39页 |
| 4. 新加坡高职科研激励机制给予的启示 | 第39-42页 |
| ·新加坡高职教育科研激励特点 | 第39-40页 |
| ·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公平的竞争制度 | 第39-40页 |
| ·重金投入教师培训 | 第40页 |
| ·中介组织发挥作用 | 第40页 |
| ·新加坡科研激励给予的启示 | 第40-42页 |
| ·教师的晋升机制保证了教师专业发展 | 第40-41页 |
| ·持续的教师培训制度保障了教师专业能力 | 第41页 |
| ·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办法 | 第41-42页 |
| 5. 高职科研激励路径的构建 | 第42-44页 |
| ·建立退出机制,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 | 第42页 |
| ·完善科研奖励机制 | 第42-43页 |
| ·合理的薪筹设计与绩效激励机制 | 第43-44页 |
| 6 结论 | 第44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| 致谢 | 第48-49页 |
| 附录 | 第49-5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