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1-32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| 第11-14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| 第14-24页 |
一、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0页 |
二、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0-24页 |
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创新之处 | 第24-28页 |
一、核心概念 | 第24-28页 |
二、创新之处 | 第28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| 第28-32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28-31页 |
二、整体框架 | 第31-32页 |
第二章 复杂现代性中的政治生活形态:重构“生活政治”话语范式 | 第32-64页 |
第一节 政治生活的目的与形态维度 | 第32-40页 |
一、政治生活目的:中国“集体正义”遭遇西方“个体自由” | 第32-35页 |
二、政治生活形态:“强权/民主”向度与“解放/生活”之维 | 第35-40页 |
第二节 现代性范式重构与“生活政治”理论反思 | 第40-52页 |
一、现代性范式重构:从“杂乱”的现代性到“复杂现代性” | 第40-46页 |
二、“复杂现代性”视域中的“生活政治”理论批判 | 第46-52页 |
第三节 中国式“生活政治”:历史方位与形态维度 | 第52-62页 |
一、中国政治生活从“政权政治”到“生活政治” | 第52-56页 |
二、中国式“生活政治”的独特性含义 | 第56-58页 |
三、中国生活政治形态的诸种展现维度 | 第58-6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三章 中国式生活政治的未来图景:建构“制度生活”政治形态 | 第64-100页 |
第一节 重新发现制度:中国式生活政治困境衍生的制度逻辑 | 第64-80页 |
一、制度的至关重要性:政治生活形态变迁的制度逻辑 | 第64-70页 |
二、中国式生活政治的困境衍生:“生活——制度”逻辑 | 第70-73页 |
三、不同制度情境下的政治生活形态:一个经验性分析 | 第73-80页 |
第二节 “制度生活”:中国政治形态未来图景及其多重维度 | 第80-90页 |
一、作为中国政治形态未来图景的“制度生活”及其面向 | 第80-85页 |
二、“制度生活”政治形态的多重维度:一个系统性分析 | 第85-90页 |
第三节 西方政治形态反思与中国政治生活的建构指向 | 第90-98页 |
一、公关政治形态:当前西方政治生活的形态呈现 | 第91-94页 |
二、西方政治反思:公关政治评介与选举政治反思 | 第94-97页 |
三、中国政治建构:未来中国政治生活的建构指向 | 第97-9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98-100页 |
第四章 “制度生活”中政治输入系统的转向与建构 | 第100-133页 |
第一节 需求的输入:需求的制度化甄别与输入的制度化通路 | 第100-108页 |
一、政治系统的“需求”及其制度化甄别 | 第100-104页 |
二、政治系统需求输入路径的制度化建构 | 第104-108页 |
第二节 支持的输入: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施与及制度化建构 | 第108-113页 |
一、作为政治系统输入的“支持” | 第108-109页 |
二、作为支持的社会冲突:衍生及其定位 | 第109-112页 |
三、冲突消解的政治逻辑及其制度化路径 | 第112-113页 |
第三节 反馈的输入: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制度化转向 | 第113-131页 |
一、作为系统输入的“反馈”及其指向:合法性分析 | 第114-117页 |
二、合法性视域中的社会阶层与政治参与:经验证据 | 第117-124页 |
三、合法性建构逻辑的制度转向:在经验与规范之间 | 第124-13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31-133页 |
第五章 “制度生活”中政治转换系统的转向与建构 | 第133-161页 |
第一节 突围官僚体系:法治制度化与政府活力再激发 | 第133-146页 |
一、法治失场:政府活力的衰减根源 | 第134-139页 |
二、制度失序:法治化不足的制度逻辑 | 第139-142页 |
三、法治制度化:政府活力的再激发路径 | 第142-146页 |
第二节 重塑决策主体:有限理性与权责制度化 | 第146-154页 |
一、“生活政治”与决策主体的有限理性和自由裁量权 | 第146-150页 |
二、决策者特征、情境规约与政策绩效:一个分析框架 | 第150-151页 |
三、“制度生活”中决策主体的情境规约与权责制度化 | 第151-154页 |
第三节 再造政策议程:应激性与制度化的调和 | 第154-159页 |
一、政策议程设置:不同影响力方向上的差异化选择 | 第154-156页 |
二、“应激性”议程设置的失序与“运动型”规制的错配 | 第156-157页 |
三、“制度化”议程设置的纠补及其与“应激性”的调和 | 第157-15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59-161页 |
第六章 “制度生活”中政治输出系统的转向与建构 | 第161-193页 |
第一节 “内部输出”的制度化:国家治理模式转型 | 第162-169页 |
一、国家治理模式:作为政治系统“内部输出”过程 | 第162-163页 |
二、国家治理的现实维度:结构性风险与认同性风险 | 第163-166页 |
三、国家治理的模式转型:制度化建构及其路径图式 | 第166-169页 |
第二节 “外部输出”的制度化:政策的传播与执行 | 第169-180页 |
一、政策传播与政策执行:作为“外部输出”过程 | 第169-170页 |
二、政策传播制度化:从支配性强推到共识性营销 | 第170-174页 |
三、政策执行制度化:从合法性博弈到多属性治理 | 第174-180页 |
第三节 不同制度情境下的政策传播:来自经验证据 | 第180-191页 |
一、文献、理论与研究假设 | 第181-184页 |
二、样本、数据与变量设计 | 第184-188页 |
三、统计性分析与实证结果 | 第188-190页 |
四、研究结论与拓展性讨论 | 第190-19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91-193页 |
结语 | 第193-1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97-210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210-211页 |
后记 | 第211-2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