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秦两汉商业思想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1 引论 | 第12-17页 |
·选题的依据 | 第12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12页 |
·理论价值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研究状况 | 第12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·主要观点 | 第16-17页 |
2 西周时期的商业思想 | 第17-28页 |
·商业、商业思想的概念及其界定 | 第17-21页 |
·商业的初始概念 | 第17页 |
·辞典中的商业概念 | 第17-18页 |
·现代商业概念 | 第18-20页 |
·商业思想的界定 | 第20-21页 |
·西周以前人们对商业的认识 | 第21-22页 |
·西周时期的市场管理思想 | 第22-28页 |
·西周时期人们对待商业的态度 | 第22-23页 |
·西周时期的市场管理制度 | 第23-28页 |
3.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思想(上) | 第28-47页 |
·春秋时期政治家的商业观 | 第28-30页 |
·管仲的“四民分业定居论” | 第28-29页 |
·单旗的“子母相权”论 | 第29-30页 |
·儒家的商业思想 | 第30-35页 |
·孔丘对商业的态度 | 第30-31页 |
·孟轲的商业观 | 第31-33页 |
·荀况的商业观和抑商主张 | 第33-35页 |
·法家的商业思想 | 第35-39页 |
·法家的商业思想概述 | 第35页 |
·李悝的“平籴论” | 第35-37页 |
·商鞅的抑商政策 | 第37-39页 |
·韩非的抑商主张 | 第39页 |
·秦晋法家商业思想的特点 | 第39页 |
·先秦道家的商业观 | 第39-41页 |
·老子的商业观 | 第39-40页 |
·庄周的商业观 | 第40-41页 |
·先秦道家“无为”思想对汉初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墨家对商品交换的认识 | 第41-43页 |
·墨家对交换的认识 | 第42页 |
·后期墨家对价格的认识 | 第42-43页 |
·子贡、范蠡和白圭的商业经营思想 | 第43-45页 |
·预测行情的理论和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关于经营策略的思想 | 第44-45页 |
·关于商业经营者的素质问题 | 第45页 |
·其他的商业思想 | 第45-47页 |
·农家对价格的认识 | 第45-46页 |
·孙叔敖对商业的态度 | 第46-47页 |
4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思想(下) | 第47-55页 |
·《管子》轻重篇中的商业思想 | 第47-51页 |
·《管子》中的商业思想是轻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47-48页 |
·《管子》中对市场的见解 | 第48页 |
·《管子》中的价格理论 | 第48-50页 |
·《管子》中对国际贸易的见解 | 第50页 |
·《管子》中的商业政策 | 第50-51页 |
·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·重农抑商的产生 | 第51-52页 |
·重农抑商的对后世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先秦商业思想的主要特点 | 第53-55页 |
·战国中期以前古代思想家在总体上并不抑制商业 | 第53页 |
·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十分关注价格方面的问题 | 第53-54页 |
·《管子》中的商业思想最为突出 | 第54-55页 |
5 秦汉时期的商业思想 | 第55-69页 |
·秦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| 第55页 |
·两汉时期的商业思想 | 第55-63页 |
·汉初的贱商令 | 第55-56页 |
·贾谊、晁错的商业观 | 第56-58页 |
·司马迁的商业观 | 第58-59页 |
·桑弘羊的重商理论 | 第59-60页 |
·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的商业主张 | 第60-61页 |
·东汉的非抑商政策 | 第61-63页 |
·西汉的商业政策 | 第63-67页 |
·“均输、平准”制度 | 第63-64页 |
·盐、铁专卖制度 | 第64-65页 |
·“常平仓”制度 | 第65-66页 |
·“六筦”政策 | 第66-67页 |
·秦汉时期商业思想的主要特点 | 第67-69页 |
·秦汉时期对商业的主要态度 | 第67-68页 |
·西汉关于商业政策的争论 | 第68-69页 |
6. 先秦两汉商业思想对我国现代商业的启示 | 第69-71页 |
·周代市场管理思想对我国现代商业的启示 | 第69页 |
·微观性经营思想对我国现代商业的启示 | 第69-70页 |
·农与商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现代商业的启示 | 第70页 |
·对西汉商业政策的思考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