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计算机网络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TCP/IP协议栈在ARM平台上的实现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1 绪论第9-14页
   ·课题的提出和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·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·论文内容的安排第13-14页
2 系统的总体设计第14-18页
   ·系统实现方式的确定第14-15页
   ·微处理器的确定第15-16页
   ·操作系统的确定第16页
   ·编译器的确定第16-17页
   ·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第17-18页
3 硬件平台的设计第18-33页
   ·LPC2210 简介第18-22页
     ·LPC2210 的特性第18-19页
     ·LPC2210 的存储器组织第19-21页
     ·中断控制器第21页
     ·管脚连接模块第21-22页
   ·最小系统的组建第22-25页
     ·电源电路的设计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复位电路的设计第24-25页
     ·系统时钟电路的设计第25页
     ·JTAG接口电路第25页
   ·系统扩展存储器电路的设计第25-28页
     ·SST39VF160 简介第26页
     ·SST39VF160 的读写时序和对接口电路的设计第26-28页
   ·以太网接口电路模块的设计第28-33页
     ·RTL8019AS简介第28-29页
     ·RTL8019AS工作原理第29-30页
     ·RTL8019AS的RAM空间结构第30页
     ·以太网数据收发中所用主要寄存器工作原理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接口电路的设计第31-33页
4 软件平台的设计第33-48页
   ·系统启动代码的设计第33-34页
     ·ARM的启动第33-34页
     ·LPC2210 的启动代码的设计第34页
   ·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—μC/OS-Ⅱ的内核第34-40页
     ·μC/OS-Ⅱ中的任务第35页
     ·μC/OS-Ⅱ对任务的管理第35-37页
     ·任务的同步与通信第37-39页
     ·μC/OS-Ⅱ的中断和时钟第39-40页
   ·μC/OS-Ⅱ在LPC2210 上的移植第40-45页
     ·系统移植的条件第41页
     ·系统的具体移植第41-45页
   ·系统软件平台的确立第45-48页
     ·增加必须的系统函数第46-47页
     ·配置必要文件第47-48页
5 TCP/IP协议栈的具体实现及验证第48-76页
   ·TCP/IP简介第48-51页
     ·TCP/IP体系结构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嵌入式TCP/IP协议栈以及实现的特点第49-51页
   ·协议栈的整体设计第51-53页
     ·网络数据的一般流程第51页
     ·通信任务的跨层模式和对缓冲区的设计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对协议栈的裁减第52-53页
   ·数据链路层的实现第53-59页
     ·以太网帧和RTL8019AS的数据帧第53-54页
     ·驱动程序的实现第54-57页
     ·以太网接口的实现第57-59页
   ·地址解析协议ARP的实现第59-61页
     ·对ARP协议的设计第59-60页
     ·协议处理软件的设计第60-61页
   ·IP协议的实现第61-65页
     ·IP协议提供的路由服务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对IP协议的设计第62页
     ·IP协议处理软件的设计第62-65页
   ·ICMP协议的实现第65-67页
     ·PING工具的使用第66页
     ·对ICMP协议的设计第66页
     ·ICMP协议处理软件的设计第66-67页
   ·UDP协议的实现第67-71页
     ·UDP数据报第68页
     ·端口和套接字第68-69页
     ·对UDP协议的设计第69页
     ·UDP协议处理程序的设计第69-71页
   ·Socket API接口的实现第71-73页
     ·Socket函数的编写第72页
     ·数据发送函数的编写第72页
     ·数据接收函数的编写第72-73页
   ·在污水余氯检测系统中的实验验证第73-76页
     ·实验验证的内容第73页
     ·实验的基本配置第73-74页
     ·实验过程和结果第74-75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论第75-76页
结论和展望第76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1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-82页
致谢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村公路景观设计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
下一篇:论中学生物教师职后的专业化发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