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1 引言 | 第8-14页 |
·选题背景、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9-14页 |
·国外的医疗保障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我国的医疗保障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2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| 第14-17页 |
·合作医疗的兴起 | 第14-15页 |
·合作医疗的发展 | 第15-16页 |
·合作医疗的瓦解 | 第16页 |
·合作医疗的历史意义 | 第16-17页 |
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| 第17-20页 |
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理论基础 | 第17-19页 |
·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新农合的农村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涵 | 第19-20页 |
4 临河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的基本情况 | 第20-28页 |
·参合情况及资金筹资情况 | 第20-23页 |
·农民参合积极性提高 | 第20-22页 |
·资金筹资情况 | 第22-23页 |
·费用收缴办法 | 第23页 |
·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 | 第23-25页 |
·住院人次增加 | 第24-25页 |
·新农合基金管理 | 第25页 |
·近年各级医疗机构大病统筹起付线、封顶线和报销比例 | 第25-27页 |
·合作医疗大病报销信息系统运行程序 | 第27-28页 |
5 临河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| 第28-36页 |
·宣传力度不够,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了解少 | 第28-29页 |
·资金不足,未形成稳定的筹资机制 | 第29-30页 |
·自下而上的筹资机制容易导致套资行为的出现,农民未从中受益 | 第30页 |
·单一的筹资标准无法满足农民不同程度的医疗需求 | 第30-31页 |
·应对突发性事件和慢性病能力不足,农民受益面较窄 | 第31-32页 |
·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,小病农民更愿意到私人诊所就诊 | 第32-33页 |
·信息不对称问题 | 第33-36页 |
·逆向选择问题 | 第34-35页 |
·道德风险问题 | 第35-36页 |
6 对策与建议 | 第36-40页 |
·加大宣传力度,建立长效稳定的筹资机制 | 第36-37页 |
·筹资顺序应改为“自上而下” | 第37-38页 |
·根据不同人群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同,设置不同的参合档次 | 第38页 |
·保大病的同时要兼顾小病 | 第38页 |
·树立农民健康投资意识 | 第38页 |
·加快镇卫生院建设,实现普通疾病就近解决原则 | 第38-39页 |
·逐步引入单病种付费制度,降低农民的医疗费用 | 第39页 |
·规范和完善制度 | 第39-40页 |
7 新农合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| 第40-43页 |
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理念创新 | 第40-41页 |
·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须覆盖全体农村居民 | 第40页 |
·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必须立足于基本医疗 | 第40-41页 |
·充分考虑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统筹 | 第41页 |
·逐步理顺农村医疗保障的管理体制 | 第41页 |
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创新 | 第41-43页 |
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商业化运作 | 第41-42页 |
·城乡统筹的创新思路 | 第42-43页 |
8 总结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