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§1-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§1-2 研究意义与预期价值 | 第13-14页 |
§1-3 研究的创新点和技术关键 | 第14-15页 |
§1-4 论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经济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综述 | 第17-30页 |
§2-1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 | 第17-20页 |
2-1-1 经济结构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2-1-2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 | 第18-20页 |
§2-2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0-26页 |
2-2-1 可持续发展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2-2-2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| 第21-24页 |
2-2-3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层面 | 第24-25页 |
2-2-4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 | 第25-26页 |
§2-3 经济结构、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| 第26-30页 |
2-3-1 经济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| 第26-27页 |
2-3-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 | 第27-30页 |
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| 第30-44页 |
§3-1 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两种方法 | 第30-32页 |
3-1-1 可持续发展的货币评价方法 | 第30页 |
3-1-2 可持续发展的非货币评价方法 | 第30-32页 |
§3-2 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综述 | 第32-34页 |
3-2-1 国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 | 第32-33页 |
3-2-2 国内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 | 第33-34页 |
§3-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类型及对比分析 | 第34-35页 |
3-3-1 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指标 | 第34页 |
3-3-2 层次结构指标体系 | 第34-35页 |
3-3-3 多维矩阵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| 第35页 |
§3-4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| 第35-36页 |
§3-5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 | 第36-44页 |
3-5-1 评估指标体系选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| 第36-37页 |
3-5-2 基于多维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的构建 | 第37-44页 |
第四章 廊坊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证评估 | 第44-72页 |
§4-1 廊坊市概况 | 第44-46页 |
4-1-1 廊坊市区位 | 第44页 |
4-1-2 行政区划基本情况 | 第44-46页 |
§4-2 廊坊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46-52页 |
4-2-1 人口可持续发展现状总览 | 第46页 |
4-2-2 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总览 | 第46-48页 |
4-2-3 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总览 | 第48-49页 |
4-2-4 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总览 | 第49-50页 |
4-2-5 社会可持续发展现状总览 | 第50-52页 |
§4-3 评价流程、方法与评价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5页 |
4-3-1 评价流程介绍 | 第53-54页 |
4-3-2 分析方法介绍 | 第54-55页 |
§4-4 廊坊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| 第55-61页 |
4-4-1 经济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分析 | 第56-61页 |
4-4-2 人口可持续发展子系统分析 | 第61页 |
4-4-3 社会发展水平分析 | 第61页 |
4-4-4 资源发展水平分析 | 第61页 |
4-4-5 环境发展水平分析 | 第61页 |
§4-5 廊坊市综合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 | 第61-65页 |
§4-6 廊坊市各区县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 | 第65-72页 |
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实证分析 | 第72-100页 |
§5-1 廊坊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| 第72-79页 |
5-1-1 经济总量分析 | 第72-73页 |
5-1-2 产值结构分析 | 第73页 |
5-1-3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| 第73-74页 |
5-1-4 经济繁荣性分析 | 第74-79页 |
§5-2 廊坊市产业结构分析 | 第79-90页 |
5-2-1 廊坊市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| 第79-81页 |
5-2-2 廊坊市总体产业结构与优势产业分析 | 第81-85页 |
5-2-3 廊坊市各产业内部优势与竞争力分析 | 第85-88页 |
5-2-4 廊坊市各地区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 | 第88-90页 |
§5-3 廊坊市人口结构分析 | 第90-96页 |
5-3-1 廊坊市人口规模分析 | 第90-94页 |
5-3-2 廊坊市人口结构分析 | 第94-96页 |
§5-4 廊坊市资源结构分析 | 第96-97页 |
§5-5 廊坊市环境分析 | 第97-100页 |
第六章 基于经济结构优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00-134页 |
§6-1 提升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00-121页 |
6-1-1 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| 第101-103页 |
6-1-2 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 | 第103-105页 |
6-1-3 廊坊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 | 第105-108页 |
6-1-4 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08-112页 |
6-1-5 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12-116页 |
6-1-6 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16-121页 |
§6-2 廊坊市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21-126页 |
6-2-1 廊坊市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| 第121-123页 |
6-2-2 廊坊市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条件 | 第123-125页 |
6-2-3 廊坊市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25-126页 |
§6-3 廊坊市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26-129页 |
6-3-1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26-127页 |
6-3-2 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27-128页 |
6-3-3 矿产资源及能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28-129页 |
§6-4 廊坊市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| 第129-134页 |
6-4-1 完善环境立法体系,把环保工作纳入制度化、法制化的轨道 | 第129-130页 |
6-4-2 研究和开发环境保护科学新技术 | 第130页 |
6-4-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| 第130-132页 |
6-4-4 推行市场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运作方式 | 第132页 |
6-4-5 建立生态环境税费制度 | 第132-133页 |
6-4-6 依据廊坊市情,定位园林城市 | 第133-134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134-1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7-142页 |
附录A | 第142-152页 |
附录B | 第152-154页 |
致谢 | 第154-15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相关科研成果 | 第155-15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