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测度与外部性内化政策--武汉城市圈实证分析
中文摘要 | 第1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6页 |
1 前言 | 第16-3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| 第18-19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| 第19-28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中的外部性 | 第19-23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与土地配置 | 第23-28页 |
·评述小结 | 第28页 |
·研究思路、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| 第28-32页 |
·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| 第28-30页 |
·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30页 |
·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30-32页 |
2 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32-43页 |
·福利理论 | 第32-36页 |
·概述 | 第32-34页 |
·福利测度理论 | 第34-36页 |
·外部性理论 | 第36-40页 |
·外部性概述 | 第36-38页 |
·外部性与环境经济学 | 第38-40页 |
·农地价值理论 | 第40-43页 |
·经典理论概述 | 第40-41页 |
·农地价值构成 | 第41-43页 |
3 农地保有外部效益测算 | 第43-64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与外部性 | 第43-44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 | 第43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 | 第43-44页 |
·农地保有外部效益的内涵 | 第44-45页 |
·农地保有外部效益的界定 | 第45-46页 |
·研究区域 | 第46页 |
·非市场价值测算方法概述 | 第46-56页 |
·条件价值法 | 第47-50页 |
·特征价值法 | 第50-53页 |
·旅行成本法 | 第53-54页 |
·选择实验法 | 第54-55页 |
·陈述偏好与显示偏好的比较 | 第55-56页 |
·实验过程与模型设计 | 第56-58页 |
·属性及属性水平确定 | 第56-57页 |
·变量设计 | 第57-58页 |
·外部效益影响范围与外部效益计算 | 第58-59页 |
·实证结果与分析 | 第59-63页 |
·调查概况 | 第59-60页 |
·模型估计 | 第60-61页 |
·属性价值估算 | 第61页 |
·外部效益影响范围的调查结果 | 第61-62页 |
·外部效益测算结果 | 第62-63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63-64页 |
·小结 | 第63页 |
·讨论 | 第63-64页 |
4 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成本测算 | 第64-91页 |
·引言 | 第64页 |
·外部成本测算的理论基础 | 第64-66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成本的界定 | 第64-65页 |
·内、外部区域识别 | 第65页 |
·均质地块划分 | 第65-66页 |
·外部性效应 | 第66-71页 |
·外部区域涉及的用地类型 | 第66页 |
·耕地、鱼塘接受的外部性效应 | 第66-67页 |
·耕地和鱼塘外部成本测算方法 | 第67-68页 |
·农村居民点接受的外部效应 | 第68-69页 |
·农村居民点外部效应测算方法 | 第69-71页 |
·武汉城市圈优化开发区的实证研究 | 第71-83页 |
·样点地块选择 | 第71-74页 |
·调查样本 | 第74页 |
·问卷设计 | 第74-75页 |
·地块划分 | 第75-76页 |
·耕地和鱼塘所受外部成本的测算 | 第76-78页 |
·居民点地块所受外部成本的测算 | 第78-81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成本汇总 | 第81-82页 |
·外部成本的影响因素 | 第82-83页 |
·武汉城市圈重点开发区实证研究 | 第83-89页 |
·研究区域概况 | 第83页 |
·样本选取 | 第83页 |
·问卷设计 | 第83-85页 |
·支付意愿结果分析 | 第85页 |
·负外部性值和各负外部性的所占比率 | 第85-86页 |
·偏好异质性的分析 | 第86-87页 |
·排他性公共物品的性质与农地流转外部成本 | 第87-89页 |
·小结和讨论 | 第89-9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9页 |
·讨论 | 第89-91页 |
5 外部性内化与农地-市地流转配置 | 第91-107页 |
·外部性内化 | 第91-99页 |
·庇古解决方法 | 第91-96页 |
·科斯解决方法 | 第96-97页 |
·政府进行外部性内化的一般方法 | 第97-99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决策的基本理论与模型 | 第99-102页 |
·动态最优化与考虑外部性的农地-市地流转配置 | 第102-105页 |
·动态最优化 | 第102-103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的动态决策 | 第103-105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105-10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5-106页 |
·讨论 | 第106-107页 |
6 外部性影响下农地城市流转的最优规模与政策选择 | 第107-138页 |
·概述 | 第107-109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存在的问题 | 第109-113页 |
·我国农地城市流转管理政策 | 第113-117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制度变迁 | 第113-114页 |
·当前农地城市流转管理概述 | 第114-115页 |
·农地保护与流转管理的具体政策 | 第115-117页 |
·外部性内化的理论框架 | 第117-126页 |
·农地保护政策研究回顾 | 第117-118页 |
·理想状态下的流转过程分析 | 第118-120页 |
·土地用途管制下的流转过程分析 | 第120-124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福利动态优化分析 | 第124-126页 |
·武汉城市圈的实证研究 | 第126-135页 |
·外部性数据的选取 | 第126-127页 |
·农地保护政策数据选取 | 第127-128页 |
·研究区域 | 第128-129页 |
·实证过程 | 第129-135页 |
·小结与讨论 | 第135-138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135页 |
·政策含义 | 第135-136页 |
·讨论 | 第136-138页 |
7 结论与讨论 | 第138-142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| 第138-139页 |
·关于农地保有的外部效益测算 | 第138页 |
·关于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成本测算 | 第138页 |
·关于外部性对土地配置的影响 | 第138-139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外部性内化政策的选择 | 第139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最优规模和政策评价 | 第139页 |
·农地城市流转的外部性研究的讨论与展望 | 第139-142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39-140页 |
·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| 第140-1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2-153页 |
附录Ⅰ | 第153-154页 |
附录Ⅱ | 第154-161页 |
附录Ⅲ | 第161-16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64-165页 |
致谢 | 第1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