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药用作物论文--草本论文--多年生论文

桃叶型半夏多倍体生理特性研究

符号及缩写词第1-7页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13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3-20页
   ·半夏概述第13页
   ·三叶半夏的资源分布第13-14页
   ·半夏生物学特征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半夏的繁殖方式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半夏的生长习性第15页
   ·三叶半夏组织培养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半夏植株再生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半夏悬浮细胞培养再生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生根及炼苗移栽研究第17页
   ·半夏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半夏种植和引种中存在的问题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半夏工业化培育中存在的问题第18页
   ·三叶半夏光合作用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·三叶半夏药用成分研究第19-20页
第二章 桃叶型半夏多倍体移栽技术研究第20-29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·材料和基质第20页
     ·方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·离体块茎的诱导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阶段半夏多倍体组培苗的诱导第21页
  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块茎催芽第21页
       ·不同激素对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块茎催芽处理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不同阶段组培苗早期移栽种植第2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22-27页
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发芽时间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·不同激素对多倍体半夏离体块茎发芽率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不同阶段组培苗移植后成活率的差异第23-25页
     ·不同阶段组培苗移植后的植株状态与小块茎形态第25-27页
   ·小结与讨论第27-29页
第三章 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形态学和光合特性研究第29-39页
 前言第29页
   ·材料与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29页
     ·方法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·半夏叶片形态特征比较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·植株高度与块茎形态比较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比较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第3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32-38页
     ·形态学鉴定结果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·幼苗的植株形态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叶柄直径的差异第33页
  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叶片长度的差异第33页
  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与对照植株叶片宽度的差异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植株高度的差异第34页
  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块茎直径的差异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·多倍体半夏块茎重量的差异第35页
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研究第35页
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·小结与讨论第38-39页
第四章 桃叶型半夏多倍体药用成分分析第39-49页
 前言第3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9-42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第39页
     ·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色谱条件第39页
       ·鸟嘌呤核苷测定中半夏样品的制备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·腺嘌呤核苷测定中半夏样品的制备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盐酸麻黄碱测定中半夏样品的制备第40页
     ·三种标准品线性关系测定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·鸟嘌呤核苷标准品线性关系测定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腺嘌呤核苷标准品线性关系测定第40页
       ·盐酸麻黄碱标准品线性关系测定第40-41页
     ·不同浓度半夏提取物进样的线性关系测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·进样浓度与鸟嘌呤核苷含量的线性关系测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·进样浓度与腺嘌呤核苷含量的线性关系测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·进样浓度与盐酸麻黄碱含量的线性关系测定第41页
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样品中三种药用成分测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·鸟嘌呤核苷含量测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·腺嘌呤核苷含量测定第42页
       ·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第42页
   ·结果与分析第42-48页
     ·对照品线性关系考察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·鸟嘌呤核苷标准曲线测定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·腺嘌呤核苷标准曲线测定第43页
       ·盐酸麻黄碱标准曲线测定第43-44页
     ·进样浓度测定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·半夏样品进样浓度与鸟嘌呤核苷含量的线性关系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·半夏样品进样浓度与腺嘌呤核苷含量线性关系第45页
       ·半夏样品进样浓度与盐酸麻黄碱含量的线性关系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与对照半夏的色谱图第46页
     ·桃叶型半夏多倍体块茎中三种药用成分含量测定第46-48页
   ·小结第48-49页
总结与讨论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2页
附录第52-53页
致谢第53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半夏组织培养、光合特性和miRNA研究
下一篇:半夏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