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内容及论文架构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3-30页 |
·技术创新进化理论的由来及一般原理 | 第13-15页 |
·技术创新进化理论的由来 | 第13-14页 |
·技术创新进化的一般原理 | 第14-15页 |
·技术创新进化模式分析 | 第15-16页 |
·TRIZ理论介绍 | 第16-23页 |
·TRIZ的一般理论 | 第16-18页 |
·技术进化的S曲线及八大进化法则 | 第18-23页 |
·技术进化的S曲线 | 第18-20页 |
·技术进化的多维S曲线 | 第20页 |
·技术系统的八大进化法则 | 第20-23页 |
·TRIZ理论的物-场分析方法 | 第23-27页 |
·物质-场模型 | 第23-24页 |
·物质-场模型的分析模式 | 第24-25页 |
·物质-场模型的工作流程 | 第25-26页 |
·物质-场模型的一般解法 | 第26-27页 |
·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| 第27-30页 |
·熵值法简介 | 第27-28页 |
·层次分析法简介 | 第28-29页 |
·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0-34页 |
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 | 第30页 |
·一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0-34页 |
·技术创新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1页 |
·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1页 |
·研究开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1页 |
·引进吸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1-32页 |
·创新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2页 |
·创新营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2页 |
·技术创新产出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2页 |
·技术创新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案例研究——迪庆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改进方案 | 第34-53页 |
·迪庆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概况 | 第34-36页 |
·迪庆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总体介绍 | 第34-35页 |
·迪庆矿业有限公司组织结构介绍 | 第35-36页 |
·迪庆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现有的技术创新体系 | 第36-38页 |
·迪庆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现有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政策和措施 | 第38-39页 |
·迪庆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| 第39-43页 |
·迪庆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39-41页 |
·利用熵值法计算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| 第41-43页 |
·熵值法的计算过程 | 第41-42页 |
·熵值法的计算结果 | 第42-43页 |
·熵值法的计算结果分析 | 第43-47页 |
·利用物质-场分析和标准解对劣势指标进行矛盾分析与改进 | 第47-53页 |
·对铜生产能力指标进行矛盾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对铜生产能力指标进行改进 | 第49-50页 |
·选矿回收率指标进行矛盾分析 | 第50页 |
·对选矿回收率指标进行改进 | 第50-53页 |
第5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3-56页 |
·结论 | 第53-54页 |
·建议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附录A 标准解法系统 | 第60-66页 |
附表B 熵值法标准化数据及计算过程 | 第66-67页 |
附表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7-68页 |
附表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主要课题及实践工作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