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企业财务管理论文

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研究

导论第1-14页
第一章 研究背景和文献回顾第14-27页
 一、研究背景第14-18页
  (一) 问题的提出——郑百文事件第14-16页
  (二) 会计盈余的自身缺陷性第16-18页
  (三) 盈余质量评价的现实意义第18页
 二、文献回顾第18-27页
  (一) 会计盈余的基础信息分析第19-20页
  (二) 会计盈余持久性的度量第20-22页
  (三) 基于应计利润的盈余质量度量第22-24页
  (四) 通过盈余反映系数(ERC)度量盈余质量第24-27页
第二章 盈余质量的理论内涵和影响因素第27-40页
 一、盈余质量的理论内涵第27-31页
  (一) 盈余质量的定义第27-28页
  (二) 盈余质量的基本要素第28-31页
 二、盈余质量的影响因素第31-40页
  (一) 盈余本身因素第31-32页
  (二) 产生盈余的业务因素第32-34页
  (三) 影响盈余计算的会计方法、政策的选择第34-35页
  (四) 公司基本情况及发展能力第35-37页
  (五) 其他因素第37-40页
第三章 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第40-45页
 一、目前采用的一些评价方法第40-43页
  (一) 基于公司财务数据进行的评价方法第40-42页
  (二) 基于股价对盈余反应进行的评价方法第42-43页
 二、本文采用的评价方法第43-45页
第四章 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第45-60页
 一、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体系指标选取的原则第45-46页
  (一) 合理性原则第45页
  (二) 成本效益原则第45页
  (三) 实用性原则第45-46页
 二、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各要素单项评价指标的选择第46-53页
  (一) 盈余的现金保障性指标第46-47页
  (二) 盈余的持续性指标第47-49页
  (三) 盈余安全性指标第49-52页
  (四) 盈余成长性指标第52-53页
 三、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——定性分析第53-60页
  (一) 环境和行业分析第53-54页
  (二) 危险信号分析第54-58页
  (三) 发展能力基础第58-60页
第五章 案例研究第60-74页
 一、案例的选取第60-63页
 二、环境分析与行业分析第63-66页
 三、危险信号分析第66-67页
 四、发展能力分析第67-69页
 五、财务指标分析第69-74页
第六章 提高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有效途径第74-84页
 一、政府的宏观对策第74-78页
  (一) 完善股票上市及退市制度,发挥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第74-75页
  (二) 完善公开信息披露,提高以下与信息质量有关的基本因素第75-76页
  (三) 推广诚信教育,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第76-78页
 二、上市公司如何提高盈余质量第78-84页
  (一) 主业突出,维持持久盈利能力第78页
  (二) 注重现金流量,优化财务管理目标第78-84页
后记第84-85页
致谢第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易手网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和创业实践
下一篇:判别企业违约的财务指标研究--基于行业差异的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