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2页 |
1.1 引言 | 第8-14页 |
1.1.1 电压无功控制特点及其关系 | 第9-11页 |
1.1.2 电网电压无功控制手段 | 第11-13页 |
1.1.3 各种调压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| 第13-14页 |
1.2 电网分区及二级电压控制策略 | 第14-17页 |
1.2.1 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2.2 电网分区的情况 | 第15-16页 |
1.2.3 二级电压控制规律简述 | 第16-17页 |
1.3 网络拓扑的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1.3.1 传统网络拓扑方法介绍 | 第17-19页 |
1.3.2 应用面向对象技术(00)的网络拓扑 | 第19-20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思路及工作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当前电压控制理论简述 | 第22-35页 |
2.1 电力网络电压分区情况 | 第22-27页 |
2.1.1 电压控制区(VCA)与电气耦合度矩阵 | 第22-24页 |
2.1.2 基于图论的α分解法 | 第24-26页 |
2.1.3 基于多阀值的动态电压分区 | 第26-27页 |
2.2 关于电压越限的控制策略简述 | 第27-33页 |
2.2.1 应用灵敏度法的全网电压越限校正 | 第27-28页 |
2.2.2 应用内点法的全网电压越限校正 | 第28-30页 |
2.2.3 二次电压控制策略 | 第30-32页 |
2.2.4 改进的二次电压控制策略 | 第32-33页 |
2.3 当前二级电压控制应用效果分析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网络拓扑分析新方法 | 第35-45页 |
3.1 形成初始网络拓扑的节点融合法 | 第35-38页 |
3.1.1 根据矢量坐标位置自动生成原始拓扑 | 第35-36页 |
3.1.2 应用于原始网络拓扑的节点融合法 | 第36-38页 |
3.2 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网络拓扑描述 | 第38-40页 |
3.3 基于开关/刀闸信息变化的分级搜索法及其在网络拓扑中的应用 | 第40-44页 |
3.3.1 分级搜索法的原理 | 第40-42页 |
3.3.2 节点融合和分级搜索在网络拓扑中的实际应用 | 第42-44页 |
3.4 电力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展望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电网电压分区及控制策略的改进 | 第45-58页 |
4.1 基于可控主导节点的无功电压分区 | 第45-52页 |
4.1.1 传统网络分区的主导节点可控性问题 | 第45页 |
4.1.2 分区的节点归并原则 | 第45-47页 |
4.1.3 基于电网行政划分和可控主导节点的递归分区法 | 第47-48页 |
4.1.4 专家系统和迭代分区算法在新英格兰39节点系统的仿真 | 第48-52页 |
4.2 应用扩展电压无功控制设备的原理 | 第52-54页 |
4.2.1 区域控制发电机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4.2.2 扩展电压无功控制设备法 | 第53-54页 |
4.3 考虑相邻区域中节点电压变化的二级电压控制策略 | 第54-57页 |
4.3.1 传统二级电压控制时相邻区域电压的变化 | 第54-55页 |
4.3.2 考虑区域联络线节点电压变化的电压越限校正控制 | 第55-57页 |
4.4 本章总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基于可控主导节点的动态电网分区及电压校正在福建省网AVC系统中的应用仿真 | 第58-66页 |
5.1 引言 | 第58页 |
5.2 AVC系统概述 | 第58-61页 |
5.2.1 福建电网现状 | 第58-59页 |
5.2.2 “福建省调主站 AVC系统软件系统” | 第59-61页 |
5.3 应用仿真 | 第61-65页 |
5.3.1 动态分区及主导节点选取结果 | 第61-62页 |
5.3.2 控制发电机选取及扩展电压无功控制设备的设定 | 第62-63页 |
5.3.3 考虑区域联络线节点电压变化的电压控制的应用 | 第63-6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9页 |
6.1 本文结论 | 第66-67页 |
6.2 对电压分区及电压校正控制的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