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5页 |
前言 | 第15-22页 |
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 | 第22-29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22-23页 |
2 药物的结构 | 第23页 |
3 溶解度试验 | 第23-24页 |
4 油和乳化剂的配伍变化 | 第24-2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29-38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29页 |
2 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29-35页 |
·吸收波长的选择 | 第29-30页 |
·流动相的选择 | 第30页 |
·专属性试验 | 第30-32页 |
·线性关系试验 | 第32-33页 |
·精密度试验 | 第33页 |
·系统精密度 | 第33页 |
·方法精密度 | 第33页 |
·溶液中稳定性研究 | 第33-34页 |
·回收率试验 | 第34页 |
·含量测定结果 | 第34-35页 |
·系统耐用性试验 | 第35页 |
3 溶出度的影响因素 | 第35-37页 |
·溶出介质对溶出度的影响 | 第35页 |
·溶出方法对溶出度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转速对溶出度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三章 VEN的SEDDS的制备 | 第38-53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38-39页 |
2 SEDDS处方组成的初步筛选 | 第39-40页 |
·油相的选择 | 第39页 |
·乳化剂的选择 | 第39-40页 |
·助乳化剂的选择 | 第40页 |
3 假三元相图的绘制 | 第40页 |
4 影响SEDDS形成的主要因素 | 第40-48页 |
·处方因素 | 第40-45页 |
·油相对SEDDS形成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乳化剂对SEDDS形成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助乳化剂对SEDDS形成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·药物对SEDDS形成的影响 | 第44页 |
·稀释溶剂对SEDDS形成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制备工艺 | 第45-48页 |
·制备温度对 SEDDS形成的影响 | 第45-47页 |
·分散方法对 SEDDS形成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5 基本处方的筛选 | 第48-49页 |
6 溶出度试验 | 第49页 |
7 粒径的测定方法 | 第49-50页 |
8 最优处方的确定 | 第50-51页 |
9 最优制备工艺的确定 | 第51页 |
10 处方工艺的重现性考察 | 第5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SEDDS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考察 | 第53-62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53页 |
2 微乳和自微乳与乳剂、胶束溶液的差异 | 第53-54页 |
·微乳和自微乳与乳剂的差异 | 第53-54页 |
·微乳和自微乳与胶束溶液的差异 | 第54页 |
3 SEDDS形成机理概述 | 第54-55页 |
4 质量考察 | 第55-58页 |
·外观性状 | 第55页 |
·自乳化速率 | 第55-57页 |
·分散介质的影响 | 第56页 |
·分散强度的影响 | 第56页 |
·温度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粒径 | 第57-58页 |
·飞分散介质对粒径的影响 | 第57页 |
·稀释倍数对粒径的影响 | 第57页 |
·处方中各组分对粒径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·含量测定 | 第58页 |
5 初步稳定性考察 | 第58-61页 |
·低温试验 | 第58-59页 |
·室温试验 | 第59页 |
·高温试验 | 第59-60页 |
·冷热循环试验 | 第60-6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Beagle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| 第62-71页 |
1 仪器与试药 | 第62页 |
2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62-65页 |
·色谱条件 | 第62页 |
·内标液的配制 | 第62页 |
·血浆样品的处理与分析 | 第62-63页 |
·分离度与专属性 | 第63页 |
·血浆中药物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63页 |
·回收率试验 | 第63-64页 |
·提取回收率 | 第63-64页 |
·内标的提取回收率 | 第64页 |
·方法回收率 | 第64页 |
·精密度试验 | 第64-65页 |
·日内精密度 | 第65页 |
·日间精密度 | 第65页 |
·血浆样品的稳定性 | 第65页 |
3 VEN自乳化软胶囊在 Beagle犬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| 第65-69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65-66页 |
·服药方案及样品采集 | 第66页 |
·样品血药浓度的测定 | 第66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66-68页 |
·结果处理 | 第68-69页 |
·隔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 | 第68页 |
·非隔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参数 | 第68页 |
·相对生物利用度 | 第68-69页 |
·生物等效性统计学分析 | 第6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全文结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
发表文章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