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基础科学论文--家畜微生物学(兽医病原微生物学)论文--家畜病毒学论文

鸭坦布苏病毒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4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4-21页
   ·鸭坦布苏病毒概述第14页
   ·DTMUV 的分子生物学第14-17页
     ·DTMUV 的形态结构第14-16页
     ·DTMUV 在细胞内的复制第16页
     ·鸭坦布苏病毒的培养特性第16-17页
   ·DTMUV 的流行病学第17页
   ·DTMUV 的诊断与防控第17-19页
     ·临床诊断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实验室诊断第18-19页
   ·鸭坦布苏病毒的防控第19-20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-21页
第二章 鸭坦布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第21-32页
   ·材料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标本第21页
     ·细胞系与试验动物第21页
     ·主要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主要仪器设备和器材第22页
   ·方法第22-28页
     ·标本的采集及处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病原体的 SPF 鸡胚分离培养第23页
     ·病毒的纯化第23页
     ·病毒的鉴定及其理化性质的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·cDNA 文库的建立第24-28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第28-31页
     ·病毒分离结果第28-29页
     ·病毒纯化结果第29页
     ·电镜观察结果第29页
     ·病毒鉴定结果第29-31页
   ·讨论第31-32页
第三章 鸭坦布苏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第32-43页
   ·材料第32页
     ·病毒、细胞、实验动物第32页
     ·主要溶液及细胞培养基的配制第32页
   ·方法第32-36页
     ·细胞培养特性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血凝试验第33页
     ·病毒交叉中和试验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·病毒毒力测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病毒理化性质的鉴定第35页
     ·动物回归试验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第36页
     ·免疫组织化学第36页
   ·结果第36-41页
     ·细胞培养特性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血凝试验第37页
     ·病毒交叉中和试验结果第37页
     ·病毒毒力测定结果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病毒对鸭致死率的测定结果第38页
     ·病毒理化性质的鉴定结果第38页
     ·动物回归试验结果第38页
     ·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第38-41页
   ·讨论第41-43页
第四章 鸭坦布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第43-57页
   ·材料第43-44页
     ·病毒株第43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3页
     ·引物设计第43-44页
   ·方法第44-51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44-45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内侧序列的 RT-PCR 扩增第45-47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 5’末端序列的测定(5’RACE)第47-49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 3’末端序列的测定(3’RACE)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·引物设计第49页
       ·3’末端 RACE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·PCR 产物的纯化、克隆与测序第50页
     ·FX2010 株基因组结构的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·糖基化位点的预测第51页
     ·系统进化分析第51页
   ·结果及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内侧序列的 RT-PCR 扩增第51-52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 5’末端的获取第52页
     ·基因组 3‘末端的获取第52页
     ·FX2010 株基因组结构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·糖基化位点的预测第54页
     ·系统进化分析结果第54-55页
   ·讨论第55-57页
第五章 全文结论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作者简历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Bispora antennata来源的三个糖苷水解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
下一篇:多菌灵降解菌系筛选、组成分析及其降解效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