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工业经济论文--中国工业经济论文--工业部门经济论文

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综合评价研究

第一章 绪论第1-36页
 1. 1 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-26页
  1. 1. 1 集成电路产业概况第8-19页
   1. 1. 1. 1 集成电路及相关定义第8-10页
   1. 1. 1. 2 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地位第10-11页
   1. 1. 1. 3 世界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过程第11-15页
   1. 1. 1. 4 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契机及世界竞争格局的演变第15-17页
   1. 1. 1. 5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过程及现状第17-19页
  1. 1. 2 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概况第19-25页
   1. 1. 2. 1 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相关定义第19-21页
   1. 1. 2. 2 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重要性第21-22页
   1. 1. 2. 3 世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现状第22-23页
   1. 1. 2. 4 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现状第23-25页
  1. 1. 3 研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的必要性第25-26页
 1. 2 研究现状和评价第26-33页
  1. 2. 1 技术能力理论研究现状第26-31页
  1. 2. 2 有关集成电路产业理论的研究现状第31-33页
 1. 3 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33-35页
  1. 3. 1 研究方法第33页
  1. 3. 2 研究内容和框架第33-35页
 1. 4 创新点第35-36页
第二章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理论研究第36-50页
 2. 1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第36-41页
  2. 1. 1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概念和结构第36-37页
  2. 1. 2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本质和特征第37-41页
   2. 1. 2. 1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本质第37-39页
   2. 1. 2. 2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特征第39-41页
 2. 2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关联性第41-44页
  2. 2. 1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向市场竞争能力转变的过程分析第41-42页
  2. 2. 2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联性第42-43页
  2. 2. 3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与现实市场竞争力的关联性第43-44页
 2. 3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培育第44-50页
  2. 3. 1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特征第44-46页
   2. 3. 1. 1 企业核心能力与技术核心能力的关系第44-45页
   2. 3. 1. 2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内涵和特征第45-46页
  2. 3. 2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核心能力提高途径第46-50页
第三章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提高过程模式与支持系统第50-72页
 3. 1 企业技术能力提高过程模式第50-54页
  3. 1. 1 企业技术能力提高过程模式的类型第50-52页
  3. 1. 2 四种典型模式的优缺点与存在条件第52-54页
 3. 2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提高过程模式分析与比较第54-63页
  3. 2. 1 模式一:以企业为主的主要基于自主创新的模式第54-56页
  3. 2. 2 模式二:以企业为主的主要基于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的模式第56-60页
  3. 2. 3 模式三:以研究所为主的主要基于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的模式第60-63页
 3. 3 我国早期集成电路产业技术能力提高过程模式第63-64页
 3. 4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支持系统第64-72页
  3. 4. 1 支持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环境支持系统第64-66页
  3. 4. 2 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外部支持系统第66-69页
   3. 4. 2. 1 国家技术基础结构第66-68页
   3. 4. 2. 2 国家科技环境第68-69页
  3. 4. 3 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提高的企业创新系统第69-72页
第四章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评价与分析第72-90页
 4. 1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的评价第72-75页
  4. 1. 1 企业技术能力评价指标原则第72页
  4. 1. 2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72-75页
 4. 2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总体技术能力度量模型第75-76页
  4. 2. 1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总体技术能力度量模型的构建第75-76页
  4. 2. 2 各项参数的确定第76页
 4. 3 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的评价第76-79页
  4. 3. 1 评价对象与参照企业的选取第76-78页
  4. 3. 2 案例企业实证评价第78-79页
 4. 4 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不强的原因分析第79-90页
  4. 4. 1 解释结构模型法(ISM)概述第79-81页
  4. 4. 2 解释结构模型(ISM)的构建和应用第81-90页
   4. 4. 2. 1 成立ISM小组第81页
   4. 4. 2. 2 确定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弱的导致因素第81-83页
   4. 4. 2. 3 建立可达矩阵第83页
   4. 4. 2. 4 对可达矩阵进行级间划分并建立结构模型第83-86页
   4. 4. 2. 5 结论的分析第86-90页
第五章 提升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的模式、机制和对策第90-108页
 5. 1 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提高过程主导模式的确立第90-91页
 5. 2 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激活机制第91-102页
  5. 2. 1 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激活机制分析框架第91-92页
  5. 2. 2 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科技型人力资源的激活机制第92-97页
  5. 2. 3 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设备能力的激活机制第97-98页
  5. 2. 4 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组织知识信息能力的激活机制第98-99页
  5. 2. 5 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组织能力的激活机制第99-102页
 5. 3 提高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技术能力的对策分析第102-108页
  5. 3. 1 制定产业核心技术开发的国家计划第102-103页
  5. 3. 2 建设良好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环境第103-104页
  5. 3. 3 其它对策第104-108页
第六章 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08-110页
 6. 1 研究结论第108-109页
 6. 2 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09-110页
致谢第110-112页
参考文献第112-118页
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一体化性能数值模拟
下一篇:供应链管理中的战略合作关系开发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