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献综述 | 第1-18页 |
1 番茄灰霉病及其病原 | 第9-10页 |
2 黄瓜霜霉病及其病原 | 第10-12页 |
3 黄瓜白粉病及其病原 | 第12-14页 |
4 植物病害诊断方法 | 第14-18页 |
第一部分 番茄灰霉病菌的分子特征研究 | 第18-32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18-21页 |
1.1 病菌及来源 | 第18页 |
1.2 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18页 |
1.3 基因组DNA的提取 | 第18-19页 |
1.4 PCR扩增 | 第19-21页 |
2 结果 | 第21-31页 |
2.1 PCR扩增结果 | 第21-23页 |
2.2 ITS序列分析 | 第23-29页 |
2.3 P729序列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4 28S-D3序列分析 | 第30-31页 |
3 讨论 | 第31-32页 |
第二部分 黄瓜霜霉病菌和黄瓜白粉病菌的分子特征研究 | 第32-38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32-33页 |
1.1 病菌及来源 | 第32页 |
1.2 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32页 |
1.3 基因组 DNA提取 | 第32页 |
1.4 黄瓜霜霉病菌的分子特征扩增 | 第32-33页 |
1.5 黄瓜白粉病菌rDNA-ITS扩增 | 第33页 |
1.6 序列的测定和分析 | 第33页 |
2 结果 | 第33-38页 |
2.1 黄瓜霜霉病菌 | 第33-35页 |
2.1.1 28S-D3区扩增和序列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1.2 ITS区扩增和序列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2 黄瓜白粉病菌 | 第35-37页 |
2.2.1 ITS区扩增和序列特征 | 第35页 |
2.2.2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5-37页 |
3 讨论 | 第37-38页 |
第三部分 番茄灰霉病的 PCR分子诊断 | 第38-44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38-40页 |
1.1 病菌及来源 | 第38页 |
1.2 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38页 |
1.3 基因组DNA抽提方法的优化 | 第38-39页 |
1.3.1 抽提基因组 DNA的方法 | 第38-39页 |
1.3.2 基因组 DNA抽提方法的评价 | 第39页 |
1.4 分子诊断方法的特异性、灵敏性测试 | 第39-40页 |
1.4.1 引物p729+/p729-特异性试验 | 第39页 |
1.4.2 灵敏性试验 | 第39-40页 |
2 结果与讨论 | 第40-44页 |
2.1 不同抽提方法所获基因组 DNA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的结果比较 | 第40-41页 |
2.2 分子诊断的特异性检测 | 第41-42页 |
2.3 分子诊断的灵敏性检测 | 第42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附录 | 第50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