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绪论 | 第1-14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8-11页 |
·我国城市广场面临的问题 | 第8-9页 |
·西安玉祥门广场的启示 | 第9-10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概念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12-14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3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2.城市广场与地域文化 | 第14-41页 |
·城市广场的概念 | 第14-21页 |
·城市广场的定义与分类 | 第14-16页 |
·城市广场的发展历史回顾 | 第16-21页 |
·中西方传统城市广场的区别 | 第21页 |
·地域文化的概念 | 第21-30页 |
·地域文化概念相关论述 | 第22-24页 |
·地域文化的构成 | 第24-26页 |
·地域文化的特征 | 第26-27页 |
·地域文化的综合表现 | 第27-30页 |
·地域文化对中国传统城市广场的重要作用 | 第30-40页 |
·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| 第31页 |
·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| 第31-34页 |
·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城市广场的形成及发展起重要作用 | 第34-40页 |
·小结 | 第40-41页 |
3.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载体解析 | 第41-64页 |
·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载体的概念 | 第41-42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的相关概念 | 第41-42页 |
·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载体概念的提出 | 第42页 |
·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载体的形成与变化 | 第42-49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与城市发展 | 第42-44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形成的相关因素 | 第44-49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的变化 | 第49页 |
·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载体的构成与分类 | 第49-54页 |
·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载体的构成 | 第49-51页 |
·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载体的分类 | 第51-54页 |
·实例分析:西安的钟鼓楼广场地域文化载体 | 第54-60页 |
·西安的钟鼓楼广场简介 | 第54页 |
·西安的钟鼓楼广场的地域文化载体分析 | 第54-60页 |
·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载体对城市的作用与意义 | 第60-63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对城市的作用 | 第60-61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对城市的意义 | 第61-63页 |
·小结 | 第63-64页 |
4.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载体营造 | 第64-77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的营造原则 | 第64-66页 |
·在全球化视野下解读地域文化 | 第64页 |
·根植于地域文化创造 | 第64-65页 |
·加强整体性 | 第65页 |
·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| 第65-66页 |
·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| 第66页 |
·设计营造地域文化载体的价值目标 | 第66-67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价值目标指向 | 第66页 |
·设计营造地域文化载体价值目标 | 第66-67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的创造手法研究 | 第67-71页 |
·表层的创造手法 | 第67-68页 |
·融合的创造手法 | 第68-70页 |
·深层的创造手法 | 第70-71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承载地域文化的方式研究 | 第71-76页 |
·从物质文化层面承载:追求地域文化外在形式的集中表现 | 第71-73页 |
·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承载:追求地域文化内在精神的集中表现 | 第73-74页 |
·通过物质与非物质的承载:诱发人的地域文化行为活动 | 第74-76页 |
·小结 | 第76-77页 |
5.地域文化载体设计探索实践——延安石佛沟广场营造中的地域文化载体设计 | 第77-92页 |
·延安市概述 | 第77-79页 |
·延安市自然地理环境 | 第77页 |
·延安市社会历史文化环境 | 第77-78页 |
·延安市历史沿革 | 第78-79页 |
·延安市地域文化分析 | 第79-81页 |
·中华圣地文化分析 | 第79-80页 |
·黄土高原文化分析 | 第80-81页 |
·延安石佛沟广场营造中的地域文化载体设计思想 | 第81-82页 |
·延安石佛沟广场简介 | 第82页 |
·石佛沟广场营造中地域文化载体设计的指导思想 | 第82页 |
·地域文化载体设计构思 | 第82-90页 |
·地形 | 第82-84页 |
·整体与建筑尺度 | 第84-85页 |
·雕塑 | 第85-88页 |
·铺装 | 第88-90页 |
·材质与色彩 | 第90页 |
·小结 | 第90-92页 |
6.结论 | 第92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6页 |
图表目录 | 第96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