异种程序设计语言间的翻译模型设计及方法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13页 |
·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动态 | 第11页 |
·课题研究的目标 | 第11页 |
·作者的主要工作 | 第11-12页 |
·论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 | 第13-21页 |
·基于编译系统的程序设计语言 | 第13-16页 |
·编译系统概述 | 第13-16页 |
·基于编译系统的程序设计语言 | 第16页 |
·采用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的描述 | 第16-21页 |
·文法概述 | 第17-18页 |
·自动机概述 | 第18-19页 |
·以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为基础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模型系统的总体架构 | 第21-27页 |
·模型系统的设计要求 | 第21-22页 |
·要求面向多种程序设计语言 | 第21页 |
·借鉴编译系统的构造及分析方法 | 第21页 |
·模型系统的输入要求 | 第21-22页 |
·对构建模型系统的一些考虑 | 第22页 |
·构建模型系统的基本思路 | 第22-23页 |
·模型系统构架示意图 | 第23-24页 |
·模型系统各部分简介 | 第24-27页 |
第四章 预处理 | 第27-31页 |
·对源程序进行逻辑分段 | 第27-28页 |
·逻辑分段的原因 | 第27页 |
·逻辑分段的原则 | 第27-28页 |
·逻辑分段的方法 | 第28页 |
·对函数进行预处理 | 第28-29页 |
·函数预处理的原因 | 第28页 |
·函数预处理的原则 | 第28-29页 |
·函数预处理的方法 | 第29页 |
·源程序预处理后的结果 | 第29-30页 |
·源程序预处理示例 | 第30-31页 |
第五章 词法判定 | 第31-49页 |
·词法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正则表达式表示字符串格式 | 第31-33页 |
·有穷状态自动机识别字符串 | 第33-35页 |
·扫描处理 | 第35-43页 |
·记号 | 第35-38页 |
·记号的分析判定 | 第38-40页 |
·扫描处理程序 | 第40-41页 |
·扫描处理的结果 | 第41-43页 |
·对构造不同语言的扫描处理程序的说明 | 第43页 |
·构造记号词典 | 第43-49页 |
·记号词典的数据结构 | 第44页 |
·记号词典的内容 | 第44-45页 |
·记号词典的分类 | 第45-46页 |
·记号词典源内容的写入 | 第46-47页 |
·记号词典解释内容的写入 | 第47-49页 |
第六章 语法判定 | 第49-58页 |
·语法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以上下文无关文法为分析基础 | 第49页 |
·对语法分析的一些说明 | 第49-50页 |
·语法分析方法简介 | 第50页 |
·采用LR 分析法 | 第50-52页 |
·构造语法分析器 | 第52-55页 |
·YACC 简介 | 第52页 |
·对YACC 输入的格式说明 | 第52-53页 |
·构造适合于模型系统的语法分析器 | 第53-55页 |
·用语法分析器进行语法分析 | 第55-58页 |
·语法树 | 第55-56页 |
·示例源程序段的语法树 | 第56-57页 |
·语法树是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| 第57-58页 |
第七章 语义分析 | 第58-70页 |
·属性文法简介 | 第58-61页 |
·属性 | 第58-59页 |
·属性文法 | 第59-60页 |
·模型系统中的属性文法 | 第60-61页 |
·属性的计算 | 第61-64页 |
·语法制导翻译方式 | 第61-62页 |
·对属性计算方法的考虑 | 第62页 |
·模型系统的属性计算方法 | 第62-63页 |
·属性计算程序 | 第63-64页 |
·抽象语法树的构造 | 第64-66页 |
·抽象语法树生成程序 | 第64-65页 |
·示例源程序段的抽象语法树 | 第65-66页 |
·语法结构的线性表示 | 第66-70页 |
·抽象语法树的线性表示 | 第66-68页 |
·四元式表示三地址码 | 第68页 |
·四元式生成程序 | 第68-69页 |
·示例源程序段的四元式表示 | 第69-70页 |
第八章 翻译转换 | 第70-84页 |
·语义流程判定 | 第70-79页 |
·记号标签赋值程序 | 第70-77页 |
·语义流程判定程序 | 第77-79页 |
·翻译转换 | 第79-82页 |
·记号词典程序提供翻译信息 | 第79-80页 |
·翻译转换程序 | 第80-82页 |
·翻译转换实现实例 | 第82-84页 |
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4-87页 |
·论文总结 | 第84页 |
·进一步的工作 | 第84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