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下坝址建高(堆石)坝适宜性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0 引言 | 第8-13页 |
·工程概况及选题依据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·砂土液化 | 第9-10页 |
·覆盖层沉降 | 第10-11页 |
·渗流与渗透 | 第11页 |
·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1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13-23页 |
·地形地貌 | 第13页 |
·地层岩性 | 第13-18页 |
·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特征 | 第18-21页 |
·地质构造 | 第18-20页 |
·新构造活动特征 | 第20-21页 |
·地震 | 第21-23页 |
2 坝址区基本地质条件 | 第23-33页 |
·地形地貌 | 第23-24页 |
·地层岩性 | 第24-26页 |
·基岩 | 第24页 |
·覆盖层 | 第24-26页 |
·地质构造 | 第26-30页 |
·水文地质条件 | 第30页 |
·物理地质现象 | 第30-31页 |
·地应力特征 | 第31-33页 |
3 坝址区岩体及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| 第33-40页 |
·坝区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 | 第33-38页 |
·室内物理力学试验 | 第33页 |
·现场岩体变形试验 | 第33-34页 |
·坝基岩体质量初步分类 | 第34-38页 |
·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 | 第38-40页 |
4 坝基砂土液化研究 | 第40-52页 |
·砂土液化机制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坝基砂土液化判别研究 | 第41-46页 |
·地震液化初判 | 第41-42页 |
·坝基砂土液化复判 | 第42-46页 |
·坝址区液化势模糊概率分析 | 第46-51页 |
·液化震害程度的模糊等级 | 第47-48页 |
·地基液化的概率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坝址区液化程度的模糊概率分析 | 第49-51页 |
·小结 | 第51-52页 |
5 河床覆盖层坝基沉降数值模拟研究 | 第52-64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52-55页 |
·计算范围 | 第52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52-53页 |
·边界条件 | 第53-55页 |
·参数选取 | 第55页 |
·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5-62页 |
·初始条件下沉降特征 | 第55-58页 |
·不同荷载下沉降变形特征 | 第58-61页 |
·将砂层置换后变形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结论与讨论 | 第62-64页 |
6 坝基渗流数值模拟与渗透研究 | 第64-78页 |
·河床覆盖层渗流模拟 | 第64-74页 |
·计算模型 | 第64-66页 |
·模拟结果分析 | 第66-74页 |
·认识与体会 | 第74页 |
·坝基渗透问题研究 | 第74-77页 |
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7 坝肩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78-84页 |
·坝区结构面分布特征 | 第78-79页 |
·长大结构面力学结构特征 | 第79-81页 |
·近EW向长大结构面 | 第79-80页 |
·近SN向长大结构面 | 第80页 |
·NE向及NW向长大结构面 | 第80-81页 |
·坝肩岩质边坡稳定性初步分析 | 第81-83页 |
·右岸坝肩心墙开挖边坡 | 第81-82页 |
·左岸坝肩心墙开挖边坡 | 第82-83页 |
·小结 | 第83-84页 |
8 结论 | 第84-86页 |
致谢 | 第86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89页 |
附录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