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stract | 第1-7页 |
内容摘要 | 第7-9页 |
绪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产生 | 第10-21页 |
·产生的历史背景 | 第10-14页 |
·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| 第10页 |
·海姆斯的交际能力学说 | 第10-11页 |
·威尔金斯的意念大纲 | 第11-12页 |
·芒比的交际大纲设计 | 第12页 |
·威多森的过程导向大纲 | 第12-13页 |
·N.S.Prabhu的强交际法实验及其后的发展 | 第13-14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 | 第14-21页 |
·语言习得理论 | 第14-15页 |
·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5-18页 |
·课程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效益机制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 | 第21-34页 |
·对任务的理解 | 第21-26页 |
·任务的定义 | 第21-23页 |
·任务的内涵 | 第23-24页 |
·强式任务型与弱式任务型 | 第24-25页 |
·广义任务派与狭义任务派 | 第25-26页 |
·任务的特点 | 第26-27页 |
·任务及任务型教学的结构 | 第27-29页 |
·任务的结构 | 第27-28页 |
·任务型教学的结构 | 第28-29页 |
·任务的类型 | 第29-31页 |
·任务的设计与选择 | 第31-34页 |
第三章 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| 第34-51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 | 第34-36页 |
·Jane Willis的设计原则 | 第34页 |
·David Nunan的设计原则 | 第34-36页 |
·我国《英语课程标准》中要求的设计原则 | 第36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 | 第36-38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教学要求 | 第38-43页 |
·准确程度 | 第38页 |
·综合程度 | 第38-39页 |
·流利程度 | 第39页 |
·教师的输入 | 第39-40页 |
·学习方式 | 第40页 |
·教师角色 | 第40-41页 |
·学生角色 | 第41页 |
·评价方式与内容 | 第41-43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种程序 | 第43-46页 |
·任务前(Pre-task preparation) | 第43-44页 |
·实施任务(While-task process) | 第44-45页 |
·任务后(Post-task activity) | 第45-46页 |
·课堂教学活动技巧 | 第46-51页 |
·听力技能和任务型听力活动 | 第46-47页 |
·口语技能和任务型口语活动 | 第47-48页 |
·阅读技能和任务型阅读活动 | 第48-49页 |
·写作技能和任务型写作活动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评价 | 第51-57页 |
·行为表现评估及其特点 | 第53-54页 |
·行为表现评估的设计与实施 | 第54-57页 |
·行为表现评估的设计 | 第54-55页 |
·行为表现评估的设计及其实施 | 第55-57页 |
第五章 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几个问题 | 第57-61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适应性 | 第57-58页 |
·任务的泛滥和任务的极端 | 第58-59页 |
·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发展趋势 | 第59-61页 |
结束语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