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件测试/调试技术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·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 | 第9页 |
·软件概述 | 第9-13页 |
·软件的定义 | 第9-10页 |
·软件的地位 | 第10页 |
·软件的特点 | 第10-13页 |
·软件缺陷与软件可靠性保证 | 第13-14页 |
·软件缺陷存在的必然性 | 第13页 |
·软件可靠性保证 | 第13-14页 |
·软件测试的历史、发展和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| 第16-1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软件测试概论 | 第18-37页 |
·软件生存周期概论 | 第18-19页 |
·软件测试的定义 | 第19页 |
·软件测试的目的和原则 | 第19-23页 |
·软件测试的目的 | 第20页 |
·软件测试的原则 | 第20-23页 |
·软件错误(缺陷、Bug)概述 | 第23-26页 |
·定义 | 第23-24页 |
·分类 | 第24-26页 |
·软件测试的分类 | 第26-29页 |
·按软件测试的性质分类 | 第26-28页 |
·按软件测试的方式分类 | 第28页 |
·按软件测试的完整性分类 | 第28页 |
·微软的测试分类方法 | 第28-29页 |
·软件测试的过程 | 第29-30页 |
·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 | 第29页 |
·软件测试的信息流程 | 第29-30页 |
·软件测试的策略 | 第30-31页 |
·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 | 第31-32页 |
·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·软件测试与开发的并行性 | 第32页 |
·对软件测试的认识 | 第32-35页 |
·对软件测试的错误认识 | 第32-33页 |
·对软件测试的正确认识 | 第33-35页 |
·微软的软件测试概况 | 第35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软件测试自动化基础 | 第37-48页 |
·软件测试自动化概述 | 第37-38页 |
·软件测试自动化定义 | 第38页 |
·自动化软件测试的原则 | 第38-41页 |
·适合自动化测试的情形 | 第38-40页 |
·不适合自动化测试的情形 | 第40-41页 |
·软件测试是否自动化的衡量尺度 | 第41页 |
·软件测试自动化的优缺点 | 第41-44页 |
·自动测试的优点 | 第41-42页 |
·自动测试的缺点 | 第42-44页 |
·软件自动测试的过程 | 第44-45页 |
·测试过程 | 第44-45页 |
·适合进行自动化的测试活动 | 第45页 |
·软件自动测试方法的实现 | 第45-47页 |
·宏录制和回放 | 第45-46页 |
·可编程的宏 | 第46页 |
·完全可编程的自动测试工具 | 第46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软件测试自动化应用 | 第48-60页 |
·通过传统的编程来实现自动测试 | 第48-55页 |
·被测程序功能描述 | 第48-51页 |
·测试需求分析 | 第51页 |
·设计测试用例 | 第51页 |
·对源程序进行“改造”,使其能自动测试 | 第51-54页 |
·运行修改后的程序,生成测试报告 | 第54-55页 |
·脚本技术 | 第55-59页 |
·脚本技术的分类 | 第55-56页 |
·脚本技术在软件测试自动化中的应用 | 第56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五章 软件调试技术 | 第60-81页 |
·调试的目的和任务 | 第60页 |
·调试的复杂性 | 第60-61页 |
·软件调试与测试的区别 | 第61页 |
·调试的过程 | 第61-62页 |
·调试的技术策略 | 第62-79页 |
·强行排错 | 第62-65页 |
·原因消除法排错 | 第65-67页 |
·跟踪法 | 第67-69页 |
·程序切片技术 | 第69-78页 |
·试探法 | 第78页 |
·智能化辅助调试工具 | 第78-79页 |
·调试的指导原则 | 第79-8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