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第1章 绪论 | 第1-13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2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、目标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第2章 牵引变电所仿真 | 第13-44页 |
| ·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 | 第13-14页 |
| ·牵引变电所仿真系统设计 | 第14-44页 |
| ·牵引机车仿真模块 | 第15-16页 |
| ·供电方式仿真模块 | 第16-26页 |
| ·牵引变压器类型选择 | 第16-19页 |
| ·牵引供电方式选择 | 第19-20页 |
| ·牵引网类型选择 | 第20-26页 |
| ·运行故障仿真模块 | 第26-31页 |
| ·牵引变电所仿真模块 | 第31-35页 |
| ·正常工作状态 | 第31-32页 |
| ·人工干预状态 | 第32页 |
| ·故障状态 | 第32-35页 |
| ·电能分配计算 | 第35-37页 |
| ·追溯算法实现 | 第37-39页 |
| ·电压追溯 | 第38-39页 |
| ·电流追溯 | 第39页 |
| ·数据库结构 | 第39页 |
| ·仿真系统图形信息管理 | 第39-40页 |
| ·遥信信息和遥测信息的处理 | 第40页 |
| ·仿真验证 | 第40-44页 |
| ·正常负荷仿真 | 第40-42页 |
| ·故障仿真 | 第42-44页 |
| 第3章 以太网的实时性以及通信结构的选取 | 第44-56页 |
| ·以太网的实时性 | 第44-46页 |
| ·以太网的访问方式 | 第44-45页 |
| ·实时性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Client/Server结构 | 第46-48页 |
| ·Client/Server结构简介 | 第46-47页 |
| ·Client/Server结构的优点 | 第47页 |
| ·Client/Server结构的不足 | 第47-48页 |
| ·分布式对象技术 | 第48-53页 |
| ·分布式对象技术简介 | 第48-49页 |
| ·OMG CORBA | 第49-51页 |
| ·Microsoft DCOM | 第51-52页 |
| ·Java Bean | 第52页 |
| ·分布式对象结构的缺陷 | 第52-53页 |
| ·Publish/Subscribe结构 | 第53-56页 |
| ·Publish/Subscribe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| 第53页 |
| ·Publish/Subscribe结构 | 第53-55页 |
| ·Publish/Subscribe结构的优点 | 第55-56页 |
| 第4章 基于Publish/Subscribe的供电调度系统通信解决方案 | 第56-69页 |
| ·点对点模型 | 第56-57页 |
| ·Client/Server模型 | 第57-59页 |
| ·两层结构的Client/Server模型 | 第57-58页 |
| ·三层结构的Client/Server模型 | 第58-59页 |
| ·Publish/Subscribe模型 | 第59-61页 |
| ·基于P/S模型的供电调度系统通信解决方案 | 第61-69页 |
| ·组播组 | 第61页 |
| ·生存信号 | 第61-63页 |
| ·在线测试 | 第63页 |
| ·数据优先级的控制 | 第63-65页 |
| ·数据的可靠性控制 | 第65-67页 |
| ·点对点通信 | 第67-69页 |
| 第5章 通信中间件的实现 | 第69-86页 |
| ·实验系统的结构 | 第69-70页 |
| ·中间件 | 第70-73页 |
| ·消息中间件 | 第71页 |
| ·远程过程调用(RPC) | 第71-72页 |
| ·对象请求代理 | 第72页 |
| ·事务处理监控 | 第72-73页 |
| ·ActiveX技术 | 第73页 |
| ·通信中间件的具体实现 | 第73-80页 |
| ·组播的实现 | 第73-75页 |
| ·点对点通信的实现 | 第75页 |
| ·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| 第75-80页 |
| ·中间件的测试方案和结果 | 第80-86页 |
| 结论 | 第86-88页 |
| 致谢 | 第88-8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9-93页 |
|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