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 | 第1页 |
第一部分 WTO争端解决机制概述 | 第11-20页 |
一、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内容 | 第11-17页 |
(一)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渊源 | 第11-12页 |
(二)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 | 第12-13页 |
(三)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争端解决机构(DSB) | 第13页 |
(四)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程序 | 第13-17页 |
二、 WTO争端解决解决机制的新发展 | 第17-20页 |
(一) 扩大了适用范围 | 第17页 |
(二) 设立专家组时引入自动程序 | 第17页 |
(三) 明确了争端解决各阶段的工作时限 | 第17-18页 |
(四) 增设了上诉程序 | 第18页 |
(五) 加大了裁决的执行力度 | 第18-19页 |
(六) 增加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规定 | 第19-20页 |
第二部分 发展中国家参与WTO争端解决活动的法律分析 | 第20-31页 |
一、 发展中国家参加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情况 | 第20-22页 |
二、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 | 第22-31页 |
(一) 与DSU第21、22条有关的问题 | 第23页 |
(二) 与DSU和WTO协议的解释有关问题 | 第23-24页 |
(三) 人力资源的缺乏及成本制约的问题 | 第24-25页 |
(四) 补偿问题 | 第25-26页 |
(五) 报复方面的问题 | 第26-28页 |
(六) 发展中国家所涉争端案件裁决的执行问题 | 第28-29页 |
(七) “否定式协商一致”决策方式带来的问题 | 第29-30页 |
(八) 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的有效执行问题 | 第30-31页 |
第三部分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探析 | 第31-40页 |
一、 特殊和差别待遇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| 第31-33页 |
二、 DSU中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具体条款解读 | 第33-40页 |
(一) 第3条第12款(援引《1966年4月5日决议》) | 第33-34页 |
(二) 第4条第10款(磋商) | 第34页 |
(三) 第8条第10款(专家组的组成) | 第34页 |
(四) 第12条第10款(期限的延长) | 第34-35页 |
(五) 第12条第11款(专家组报告) | 第35页 |
(六) 第21条第2款(执行) | 第35-36页 |
(七) 第21条第7款、第8款(执行) | 第36-37页 |
(八) 第24条(涉及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特殊程序) | 第37-38页 |
(九) 第27条第2款(秘书处职责) | 第38-40页 |
第四部分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| 第40-49页 |
一、 WTO争端解决机制应有的改革和完善 | 第40-43页 |
(一) 总理事会应对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对协议的解释作出指导 | 第40页 |
(二) 重新考虑补偿问题 | 第40-41页 |
(三)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援助 | 第41-42页 |
(四) 加强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的贯彻和执行 | 第42-43页 |
二、 发展中国的对策 | 第43-49页 |
(一) 重视WTO争端解决机制,灵活处理贸易纠纷 | 第43-44页 |
(二) 积极运用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特殊与差别待遇条款 | 第44页 |
(三) 积极利用第三方制度 | 第44-45页 |
(四) 在WTO争端解决机构的关键要害部门安派专家 | 第45页 |
(五) 联合起诉或报复 | 第45-46页 |
(六) 建立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 | 第46-47页 |
(七) 建立并完善相关行业组织 | 第47-48页 |
(八) 加快培养本国的法律专业人才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