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论文--船舶工程论文--导航设备、水声设备论文--水声设备论文

鱼雷报警与拦截技术研究

第1章 绪论第1-16页
 1.1 引言第10-11页
 1.2 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1.2.1 鱼雷噪声的控制使得远距离探测鱼雷更加困难第11页
  1.2.2 鱼雷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其反对抗能力第11-12页
  1.2.3 非声自导鱼雷的发展使得软对抗手段毫无作用第12页
  1.2.4 硬杀伤拦截鱼雷需要首先解决鱼雷目标定位问题第12页
  1.2.5 国内防御鱼雷的技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第12-13页
 1.3 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总体思路第13-16页
  1.3.1 鱼雷目标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第13-14页
  1.3.2 基于矢量水听器的鱼雷报警技术研究第14页
  1.3.3 基于矢量水听器的拦截鱼雷技术研究第14-16页
第2章 鱼雷目标特征提取方法第16-29页
 2.1 引言第16页
 2.2 水下目标辐射噪声第16-17页
 2.3 鱼雷辐射噪声特征分析第17-19页
  2.3.1 鱼雷出管和点火信号谱特征第17-18页
  2.3.2 鱼雷航行辐射噪声的谱特征第18页
  2.3.3 航行中能量的变化第18页
  2.3.4 运动特征第18页
  2.3.5 方位变化率第18-19页
  2.3.6 声自导鱼雷主动寻的信号第19页
 2.4 特征分析和提取的常用方法第19-25页
  2.4.1 功率谱估计第20页
  2.4.2 LOFAR分析第20-21页
  2.4.3 DEMON分析第21-22页
  2.4.4 时间—频率分析(TFA)第22-23页
  2.4.5 高阶谱/高阶统计分析方法第23页
  2.4.6 人工神经网络第23-24页
  2.4.7 高斯混合模型(GMM)自适应建模技术第24-25页
 2.5 鱼雷辐射噪声实测数据分析第25-27页
  2.5.1 LOFER分析第25-26页
  2.5.2 DEMON分析第26页
  2.5.3 时频分析第26-27页
 2.6 需要用矢量水听器提取远程鱼雷目标的信号特征第27-28页
 2.7 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3章 基于矢量水听器的鱼雷报警技术第29-55页
 3.1 概述第29-30页
 3.2 时频分析第30-31页
 3.3 基于时频分析的线谱检测第31-33页
  3.3.1 STFT的线谱检测第32-33页
  3.3.2 WT的线谱检测第33页
 3.4 基于矢量水听器的线谱检测第33-39页
  3.4.1 矢量水听器的特点第33-34页
  3.4.2 矢量水听器的谱分析方法第34-37页
  3.4.3 矢量水听器对鱼雷辐射噪声线谱检测模型第37-39页
 3.5 基于矢量水听器的鱼雷目标定位方法第39-46页
  3.5.1 传统波束形成理论简介第40-41页
  3.5.2 矢量水听器波束形成和DOA(direction of arrival)估计第41-43页
  3.5.3 矢量水听器对鱼雷目标的三角定位方法第43-46页
 3.6 基于矢量水听器阵的鱼雷报警系统方案第46-52页
  3.6.1 鱼雷报警系统的主要功能第47页
  3.6.2 鱼雷报警系统组成方案第47-49页
  3.6.3 系统组成框图第49-50页
  3.6.4 鱼雷报警功能框图第50页
  3.6.5 矢量水听器线列阵的波束形成算法第50-52页
 3.7 矢量水听器阵海上试验实录数据分析第52-54页
  3.7.1 试验概括第52-53页
  3.7.2 声强功率谱、DEM0N谱、相干系数的稳定特征关联处理第53-54页
 3.8 本章小结第54-55页
第4章 基于矢量水听器的拦截鱼雷技术第55-65页
 4.1 引言第55-56页
 4.2 利用鱼雷定位浮标和火箭深弹拦截来袭鱼雷第56页
 4.3 带有矢量水听器的悬浮式深弹硬杀伤拦截鱼雷技术第56-60页
  4.3.1 悬浮式反鱼雷深弹的工作机理第57页
  4.3.2 矢量水听器技术在悬浮式深弹应用可行性第57-58页
  4.3.3 矢量水听器对鱼雷通过特征的检测第58-60页
 4.4 基于矢量水听器的悬浮式深弹拦截鱼雷效果的仿真计算第60-63页
  4.4.1 仿真实验目的第60页
  4.4.2 仿真计算方法第60-61页
  4.4.3 仿真计算参数选取第61-62页
  4.4.4 仿真计算结果第62-63页
 4.5 本章小结第63-65页
结论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个人简历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烟草钙调素结合蛋白激酶的酶学特性及功能分析
下一篇:论罗伯特·弗洛斯特自然诗的现代特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