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前言 | 第1-13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7页 |
1.2 储层非均质性概述 | 第7-8页 |
1.3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4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| 第9-11页 |
1.5 主要认识及成果 | 第11-13页 |
2 区域勘探开发简况 | 第13-14页 |
3 研究区地质特征概述 | 第14-27页 |
3.1 地层层序及特征 | 第14-16页 |
3.1.1 地层层序 | 第14-16页 |
3.1.2 地层层序特征 | 第16页 |
3.2 沉积特征 | 第16-20页 |
3.2.1 三角洲前缘亚相 | 第17-19页 |
3.2.2 前三角洲亚相 | 第19-20页 |
3.2.3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| 第20页 |
3.3 储层特征 | 第20-27页 |
3.3.1 储层特征简况 | 第20页 |
3.3.2 储层物性特征 | 第20-23页 |
3.3.3 影响储层物性地质因素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3.4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| 第24-27页 |
4 储层非均质性 | 第27-60页 |
4.1 储层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| 第27-37页 |
4.1.1 层内夹层 | 第27-31页 |
4.1.2 单砂层孔隙度及渗透率非均质性研究 | 第31页 |
4.1.3 储层层内物性非均质模式 | 第31-35页 |
4.1.4 层内非均质特征总结 | 第35-37页 |
4.2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| 第37-43页 |
4.2.1 砂层的发育与分布 | 第37-43页 |
4.2.2 层间隔层 | 第43页 |
4.3 砂体分布的平面非均质性评价 | 第43-59页 |
4.3.1 砂体的几何形态 | 第43-44页 |
4.3.2 连通性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3.3 砂体的孔隙度、渗透率平面分布研究 | 第45-48页 |
4.3.4 储层渗透率方向性分析 | 第48-54页 |
4.3.5 流动单元法评价储层的展布特征 | 第54-59页 |
4.4 控制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的地质因素简析 | 第59-60页 |
4.4.1 沉积环境是控制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| 第59页 |
4.4.2 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直接因素 | 第59-60页 |
5 结论及建议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