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制药工业论文

生物流化床处理药厂废水的研究

第一章 绪论第1-53页
 1.1 我国的水资源及水污染概况第44-45页
  1.1.1 我国的水资源第44页
  1.1.2 水资源污染概况第44-45页
 1.2 药厂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第45-49页
  1.2.1 厌氧—好氧序列间歇式反应器第46页
  1.2.2 两相厌氧—好氧法工艺第46-47页
  1.2.3 厌氧-好氧-气浮法处理抗生素污水工艺第47-49页
 1.3 生物流化床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第49-50页
  1.3.1 简介第49页
  1.3.2 国内外对流化床工艺的应用和研究现状第49-50页
 1.4 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50-53页
  1.4.1 昆明制药厂污水现行处理情况第50-51页
  1.4.2 生物流化床的应用前景第51页
  1.4.3 研究处理药厂废水的意义第51-53页
第二章 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机理第53-65页
 2.1 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第53-59页
  2.1.1 细菌的结构第53-54页
  2.1.2 细菌的成分第54-55页
  2.1.3 细菌的营养类型第55页
  2.1.4 细菌的生物催化剂——酶第55-56页
  2.1.5 细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第56-57页
  2.1.6 细菌的呼吸与生物合成第57-59页
 2.2 有机物的降解第59-65页
  2.2.1 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第59-61页
  2.2.2 小分子有机物的代谢第61-65页
第三章 生物流化床第65-82页
 3.1 活性污泥法第65-67页
  3.1.1 活性污泥与活性污泥法第65-66页
  3.1.2 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第66-67页
 3.2 生物膜法第67-72页
  3.2.1 概述第67-68页
  3.2.2 基本原理第68-69页
  3.2.3 生物膜反应动力学第69-72页
   3.2.3.1 液膜扩散第69-70页
   3.2.3.2 生物膜扩散第70页
   3.2.3.3 生化反应动力学第70-72页
 3.3 生物流化床第72-82页
  3.3.1 载体的选择第72页
  3.3.2 实验采用载体第72-73页
  3.3.3 生物流化床的概述第73-74页
  3.3.4 流态化原理第74-76页
  3.3.5 生物流化床的类型第76-77页
  3.3.6 生物流化床的特点第77-78页
  3.3.7 生物流化床污泥浓度的确定第78-82页
   3.3.7.1 空隙率的确定第78-80页
   3.3.7.2 床层污泥浓度的确定第80-82页
第四章 试验内容及数据分析第82-109页
 4.1 试验准备第82-85页
  4.1.1 设备第82页
  4.1.2 流程图第82-83页
  4.1.3 取样及生物膜的培养、驯化第83页
  4.1.4 废水性质第83-85页
   4.1.4.1 废水主要成分第83页
   4.1.4.2 COD_or和BOD_5的相关性第83-84页
   4.1.4.3 水样的可生化性第84-85页
 4.2 流化床处理工况的确定及其效果第85-104页
  4.2.1 流化床的运行参数第85-86页
  4.2.2 确定最佳的处理时间第86-88页
  4.2.3 确定最佳的处理浓度与PH(第一阶段)第88-91页
  4.2.4 曝气强度的影响第91-92页
  4.2.5 高于设计浓度的最佳处理流程(第一阶段)第92-96页
  4.2.6 厌氧-好氧法与好氧法的比较(第一阶段)第96-98页
  4.2.7 第一阶级结束时镜检微生物情况第98-100页
  4.2.8 利用Y载体时的处理效果(第二阶段)第100-103页
   4.2.8.1 接种驯化第100页
   4.2.8.2 处理效果第100-102页
   4.2.8.3 出水浊度第102-103页
  4.2.9 动力学分析第103-104页
 4.3 昆明制药厂废水处理流化床与SBR的比较第104-109页
  4.3.1 昆明制药厂现有的SBR处理第104-105页
  4.3.2 昆明制药厂处理有机废水SBR工艺流程的设计参数第105页
  4.3.3 工艺流程第105页
  4.3.4 SBR法处理效果第105-106页
  4.3.5 生物流化床相对于SBR法的优越性第106-108页
  4.3.6 生物流化床相对于SBR的不足第108-109页
第五章 结论第109-111页
 5.1 研究成果第109页
 5.2 问题讨论及建议第109-111页
附录第111-118页
 化学需氧量COD第111-113页
 生化需氧量(BOD_5)第113-118页
致    谢第118页

论文共11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工艺条件研究
下一篇:构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