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机器人技术论文--机器人论文

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法研究

摘要第1-6页
英文摘要第6-8页
目录第8-12页
英文目录第12-16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6-29页
   ·机器人应用概貌及机器人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第16-17页
   ·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第17-25页
     ·控制理论发展历史及现状第17-21页
     ·机器人控制技术的发展第21-23页
     ·机器人的智能控制现状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·本研究课题简介及论文内容安排第25-29页
     ·研究任务第25-27页
     ·论文内容安排第27-29页
第二章 机器人的模糊控制方法第29-118页
   ·基于被控对象行为特性的模糊系统模型及其获取方法第29-39页
   ·基于控制器行为特性的模糊系统模型及推理机制第39-50页
     ·传统推理机制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模糊推理体系第41-50页
     ·特点第50页
   ·基于高木-菅野规则模型的模糊系统及相关问题第50-62页
     ·直接型模糊控制系统第51-52页
     ·间接型模糊控制系统第52-53页
     ·精确数学模型与模糊模型的关系第53-59页
     ·线性系统的一种高木-菅野模糊模型第59-60页
     ·古普塔型纯模糊系统第60-62页
   ·标准IF-THEN语句原形及模糊系统整体工作机制第62-66页
     ·标准IF-THEN语句第62-64页
     ·模糊系统的整体工作机制第64-66页
   ·结构自组织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第66-75页
     ·研究动机第67页
     ·问题分析第67-70页
     ·结构自组织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第70-75页
   ·模糊规则的一种图解方法第75-80页
     ·模糊规则的条件部分第75-78页
     ·模糊规则的结论部分第78-80页
   ·MIMO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第80-97页
     ·背景与动机第80页
     ·控制目标第80-83页
     ·控制器的构造第83-87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律的确定第87-90页
     ·MIMO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的收敛性第90-97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97页
   ·机器人轨迹跟踪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第97-107页
     ·研究现状第97-98页
     ·多自由度机器人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策略第98-100页
     ·关于机器人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一个定理第100-104页
     ·机器人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的最终一致有界性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06-107页
   ·仿真试验研究第107-117页
     ·参数初始化分布情况第107-110页
     ·结构自组织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的仿真试验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·多自由度刚性机器人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算法的仿真试验第113-11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7-118页
第三章 适合机器人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研究第118-135页
   ·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第118-121页
     ·历史回顾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神经网络控制策略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·CMAC与机器人控制第120-121页
   ·适应性CMAC训练算法第121-130页
     ·CMAC的结构分析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·Albus训练法的缺陷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·现有算法的分析与适应性训练算法的提出第124-126页
     ·仿真与讨论第126-129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29-130页
   ·机器人控制中的神经网络构造与训练之分析与策略第130-134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4-135页
第四章 机器人模糊变结构控制初探第135-155页
   ·传统变结构控制与模糊控制在抖振方面的共同缺陷第135-144页
     ·变结构控制的发展及其在机器人控制方面的应用概况第135-137页
     ·案例回顾第137-139页
     ·抖振现象与对策第139-142页
     ·仿真试验第142-144页
   ·边界层方法模糊特性的本质起源与思考第144-146页
   ·模糊监督控制是一种广义的变结构控制第146-152页
     ·模糊监督控制误差几何特性的一个定理第146-150页
     ·再论MIMO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第150-152页
   ·统一的模糊变结构控制框架第152-15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53-155页
第五章 机器人现代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第155-201页
   ·引言第155-161页
     ·单纯使用模糊控制的情况第157-159页
     ·单纯使用变结构控制的情况第159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模糊监督控制与变结构控制的性能对比第159-161页
   ·一类模糊变结构控制器的分析与设计第161-172页
     ·问题描述第161页
     ·模糊变结构控制器的设计原理第161-165页
     ·仿真试验第165-171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71-172页
   ·模糊监督控制参数自适应律的算法特点及相关问题第172-188页
     ·模糊监督控制参数自适应律的算法特点第172-173页
     ·模糊系统的高木-菅野分解第173-182页
     ·模糊规则的距离当量第182-188页
   ·应用CMAC思想的模糊规则存贮方法第188-191页
     ·动机与期望第188-189页
     ·模糊规则的分布存贮方案描述第189-191页
   ·融合CMAC机制的模糊控制器的分析与设计第191-198页
     ·高效分布存贮规则的模糊控制器整体方案第191页
     ·高效分布存贮规则的模糊控制器构造与分析第191-195页
     ·仿真试验第195-197页
     ·进一步的思考第197-198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9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98-201页
第六章 机器人智能控制方案仿真技术的有关问题第201-217页
   ·系统仿真方法及仿真语言第201-202页
   ·仿真失控现象及对策第202-204页
     ·Matlab提供的ODE解决方案第202-203页
     ·连续系统模糊变结构控制算法的Mathlab仿真特点第203-204页
   ·使用Matlab/Simulink软件包时的一个问题第204-205页
   ·用S-函数对复杂动力学系统的一种分时段仿真方法第205-209页
     ·使用Matlab/Simulink分时分阶段仿真的原理第205-207页
     ·分时段仿真实例分析第207-209页
     ·几点说明第209页
   ·离散时间模型的仿真要点分析第209-212页
     ·Matlab/Simulink所提供的离散仿真语法第209-211页
     ·在机器人智能控制仿真中的独特用法第211-212页
   ·高效动态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特点第212-213页
   ·递阶控制系统的仿真特点第213-214页
   ·仿真流程图构成的一般原则第214-21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16-217页
结论第217-223页
参考文献第223-234页
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完成的论文目录第234-235页
鸣谢第235页

论文共23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因表达水平上水稻杂种优势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
下一篇:智能化信号交叉口控制及其交通量预测方法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