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目录 | 第8-11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的意义 | 第12页 |
| ·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| ·国外学者对普通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| 第12-14页 |
| ·需求供给与收入预期研究 | 第12-13页 |
| ·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学者对普通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| ·职业价值观研究 | 第14页 |
| ·就业难根源研究 | 第14-15页 |
| ·扩招与就业研究 | 第15页 |
| ·就业对策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6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| ·文献研究法 | 第16页 |
| ·问卷调查法 | 第16-17页 |
| ·访谈法 | 第17页 |
| ·现场观察法 | 第17页 |
| ·比较研究法 | 第17页 |
| ·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7-18页 |
| 第2章 普通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概述 | 第18-22页 |
| 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8页 |
| ·普通工科高校的概况 | 第18-19页 |
| ·普通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历史考察 | 第19页 |
| ·普通工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特点 | 第19-22页 |
| 第3章 普通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22-30页 |
| ·普通工科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| 第22-24页 |
| ·普通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 | 第24-27页 |
| ·政府及社会就业机制急需改善 | 第24页 |
| ·教育理念与市场需求反差强烈 | 第24-25页 |
| ·工科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 | 第25-26页 |
| ·企业行为及就业市场有待规范 | 第26-27页 |
| ·普通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成因 | 第27-30页 |
| ·社会就业环境严峻 | 第27-28页 |
| ·高校教育理念落后 | 第28页 |
| ·家庭教育方式缺乏 | 第28-29页 |
| ·学生就业期望较高 | 第29-30页 |
| 第4章 国外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成功经验借鉴 | 第30-37页 |
| ·美国工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| 第30-32页 |
| ·美国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| 第30-31页 |
| ·美国促进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| 第31-32页 |
| ·重视就业指导服务 | 第31页 |
| ·合理完善就业法规 | 第31-32页 |
| ·日本工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| 第32-34页 |
| ·日本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| 第32页 |
| ·日本促进普通工科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| 第32-34页 |
| ·政府加强服务工作 | 第32-33页 |
| ·社会各界全力支持 | 第33页 |
| ·高校重视就业指导 | 第33-34页 |
| ·香港特别行政区工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| 第34-35页 |
| ·香港特别行政区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| 第34页 |
| ·香港特别行政区促进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 | 第34-35页 |
| ·相关启示 | 第35-37页 |
| ·加大就业指导投入十分关键 | 第35-36页 |
| ·借助社会力量推进学生就业 | 第36页 |
| ·政府角色扮演需要合理定位 | 第36-37页 |
| 第5章 解决普通工科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| 第37-45页 |
| ·确立政府部门核心领导地位 | 第37-39页 |
| ·合理完善政策措施 | 第37-38页 |
| ·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| 第38页 |
| ·加大高等教育投入 | 第38-39页 |
| ·革新普通工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| 第39-42页 |
| ·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 | 第39页 |
| ·调整改善课程体系结构 | 第39-40页 |
| ·推进实践教学环节发展 | 第40-41页 |
| ·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| 第41-42页 |
| ·强化工科毕业生自身的修养 | 第42-44页 |
| ·拓宽毕业生的知识层面 | 第42页 |
| ·树立毕业生正确择业观 | 第42-43页 |
| ·巩固工科学生工程意识 | 第43-44页 |
| ·增强用人单位人才价值观念 | 第44-45页 |
| 第6章 结论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| 附录一:目前普通工科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问卷 | 第50-53页 |
| 附录二: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及相关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| 第53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-56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