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局运动估计及摄像机校准算法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目录 | 第5-8页 |
插图目录 | 第8-10页 |
表格目录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·运动估计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块匹配技术 | 第11-12页 |
·图像变形技术 | 第12-13页 |
·块匹配技术与图像变形技术的比较 | 第13页 |
·全局运动估计及其应用 | 第13-14页 |
·MPEG-4 ASP中的全局运动补偿技术 | 第14-15页 |
·全局运动估计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摄像机标定的研究现状 | 第16页 |
·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的内容组织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全局运动估计 | 第18-43页 |
·运动估计的问题 | 第18-20页 |
·视在运动与真实运动 | 第18-19页 |
·运动估计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·基于参数模型的运动估计 | 第20-26页 |
·透视模型 | 第21页 |
·正交模型 | 第21-22页 |
·基于正交投影的六参数模型 | 第22-23页 |
·基于透视投影的八参数模型 | 第23-24页 |
·基于透视投影的四参数模型 | 第24-25页 |
·其他的运动参数模型 | 第25-26页 |
·使用参数模型进行全局运动估计 | 第26页 |
·基于非参数模型的运动估计 | 第26-30页 |
·像素递归方法 | 第26-27页 |
·块匹配方法 | 第27-28页 |
·块匹配方法的运动矢量分布模型 | 第28-30页 |
·直接法全局运动估计 | 第30-36页 |
·直接法原理 | 第30-32页 |
·MPEG-4 VM中的直接方法 | 第32-35页 |
·HE对MPEG-4 VM的改进方法 | 第35-36页 |
·间接法全局运动估计 | 第36-41页 |
·间接法原理 | 第36-38页 |
·Chen的可变阈值双迭代间接法 | 第38-39页 |
·八参数模型的非迭代间接方法 | 第39-40页 |
·Xvid中的带有后处理过程的间接方法 | 第40-41页 |
·全局运动估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3章 预处理与后处理结合的线性全局运动估计算法 | 第43-60页 |
·全局运动估计预处理方法 | 第43-46页 |
·特征块的选取原则: | 第44页 |
·特征块的选取方法 | 第44-46页 |
·全局运动估计后处理方法 | 第46-50页 |
·后处理方法的步骤 | 第46页 |
·参数细化 | 第46-48页 |
·状态预测 | 第48-49页 |
·状态探测 | 第49-50页 |
·搜索列表 | 第50页 |
·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9页 |
·有效的外点排除 | 第50-52页 |
·快速参数细化 | 第52-56页 |
·全局运动参数的比较 | 第56-5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4章 摄像机标定 | 第60-78页 |
·摄像机模型 | 第60-64页 |
·摄像机线性模型 | 第60-63页 |
·摄像机非线性模型 | 第63-64页 |
·基于已知结构的摄像机标定方法 | 第64-68页 |
·直接线性变换方法 | 第64-65页 |
·Zhang的平面标定方法 | 第65-68页 |
·双摄像机立体视觉标定原理 | 第68-69页 |
·一个立体视觉摄像机标定方法 | 第69-77页 |
·系统构成 | 第69-71页 |
·优化策略 | 第71-72页 |
·多个高分辨率摄像机的优化 | 第72-75页 |
·鲁棒的摄像机联合参数优化 | 第75-76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76-7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78-79页 |
·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3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