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的应用论文--信息处理(信息加工)论文--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

全局运动估计及摄像机校准算法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目录第5-8页
插图目录第8-10页
表格目录第10-11页
第1章 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·运动估计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块匹配技术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图像变形技术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块匹配技术与图像变形技术的比较第13页
     ·全局运动估计及其应用第13-14页
     ·MPEG-4 ASP中的全局运动补偿技术第14-15页
   ·全局运动估计的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·摄像机标定的研究现状第16页
   ·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16-17页
   ·本文的内容组织第17-18页
第2章 全局运动估计第18-43页
   ·运动估计的问题第18-20页
     ·视在运动与真实运动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运动估计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第19-20页
   ·基于参数模型的运动估计第20-26页
     ·透视模型第21页
     ·正交模型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基于正交投影的六参数模型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基于透视投影的八参数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基于透视投影的四参数模型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其他的运动参数模型第25-26页
     ·使用参数模型进行全局运动估计第26页
   ·基于非参数模型的运动估计第26-30页
     ·像素递归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块匹配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块匹配方法的运动矢量分布模型第28-30页
   ·直接法全局运动估计第30-36页
     ·直接法原理第30-32页
     ·MPEG-4 VM中的直接方法第32-35页
     ·HE对MPEG-4 VM的改进方法第35-36页
   ·间接法全局运动估计第36-41页
     ·间接法原理第36-38页
     ·Chen的可变阈值双迭代间接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八参数模型的非迭代间接方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·Xvid中的带有后处理过程的间接方法第40-41页
   ·全局运动估计需要解决的问题第4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1-43页
第3章 预处理与后处理结合的线性全局运动估计算法第43-60页
   ·全局运动估计预处理方法第43-46页
     ·特征块的选取原则:第44页
     ·特征块的选取方法第44-46页
   ·全局运动估计后处理方法第46-50页
     ·后处理方法的步骤第46页
     ·参数细化第46-48页
     ·状态预测第48-49页
     ·状态探测第49-50页
     ·搜索列表第50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-59页
     ·有效的外点排除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快速参数细化第52-56页
     ·全局运动参数的比较第56-59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4章 摄像机标定第60-78页
   ·摄像机模型第60-64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线性模型第60-63页
     ·摄像机非线性模型第63-64页
   ·基于已知结构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第64-68页
     ·直接线性变换方法第64-65页
     ·Zhang的平面标定方法第65-68页
   ·双摄像机立体视觉标定原理第68-69页
   ·一个立体视觉摄像机标定方法第69-77页
     ·系统构成第69-71页
     ·优化策略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多个高分辨率摄像机的优化第72-75页
     ·鲁棒的摄像机联合参数优化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实验结果第76-7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7-78页
第5章 总结与展望第78-80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78-79页
   ·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79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3页
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-84页
致谢第84页

论文共8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唇部检测算法的研究改进与实现
下一篇:成像光谱重建及纹理色差客观评估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