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·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·结构安排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本文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与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4-24页 |
·相关理论 | 第14-19页 |
·产业集群 | 第14-15页 |
·网络嵌入 | 第15-16页 |
·知识获取 | 第16-17页 |
·吸收能力 | 第17-19页 |
·创新绩效 | 第19页 |
·国内外文献相关研究 | 第19-23页 |
·FDI 集群与网络嵌入相关研究 | 第19-20页 |
·网络嵌入、知识获取、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相关关系研究 | 第20-23页 |
·文献评述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概念模型与理论假设 | 第24-29页 |
·概念模型 | 第24-25页 |
·网络嵌入与创新绩效关系及假设 | 第25页 |
·网络嵌入与知识获取关系及假设 | 第25-27页 |
·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关系及假设 | 第27页 |
·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关系及相关假设 | 第27-29页 |
第4章 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 | 第29-50页 |
·变量度量 | 第29-33页 |
·被解释变量:创新绩效 | 第29页 |
·解释变量:关系性嵌入与结构性嵌入 | 第29-31页 |
·中介变量:知识获取 | 第31-32页 |
·调节变量:企业吸收能力 | 第32-33页 |
·模型验证 | 第33-41页 |
·样本描述性统计 | 第34-35页 |
·变量描述性统计 | 第35-36页 |
·信度和效度检验 | 第36-37页 |
·假设检验与初步结论 | 第37-40页 |
·整体样本模型结果讨论 | 第40-41页 |
·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与假设检验 | 第41-48页 |
·企业高低吸收能力的聚类 | 第42页 |
·高低组企业吸收能力的模型验证 | 第42-47页 |
·高低组模型之间的路径系数的差异比较 | 第47页 |
·吸收能力调节作用模型结果讨论 | 第47-48页 |
·假设检验总结 | 第48-50页 |
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| 第50-53页 |
·主要研究结论 | 第50-51页 |
·对策建议 | 第51-52页 |
·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附录 | 第58-6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61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