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5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8-9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9-13页 |
(三)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(四) 创新与不足 | 第13-15页 |
一、 中学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概述 | 第15-22页 |
(一) 审美与审美化教学 | 第15-16页 |
(二) 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的特点 | 第16-19页 |
(三) 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的功能 | 第19-22页 |
二、 中学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| 第22-26页 |
(一)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| 第22-23页 |
(二)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| 第23-24页 |
(三) 美是和谐的美学理论 | 第24-26页 |
三、 当前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的缺失及原因分析 | 第26-32页 |
(一) 功利化、“科技化”的社会氛围引起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环境美的缺失 | 第26-27页 |
(二) 应试化、“技术化”的教育背景导致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美的缺失 | 第27-28页 |
(三) 机械化、重复化的教师职业造成了思想政治教师的审美疲劳 | 第28-29页 |
(四) 偏低的审美素养和能力导致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美的缺失 | 第29-32页 |
四、 中学思想政治课审美化教学的实现路径 | 第32-50页 |
(一) 营造美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氛围 | 第32-34页 |
(二) 构建美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 | 第34-38页 |
(三) 展现美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| 第38-40页 |
(四) 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 | 第40-44页 |
(五) 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| 第44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、论文 | 第54-55页 |
后记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