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2-26页 |
·细胞凋亡 | 第12-15页 |
·细胞凋亡的一般概念 | 第12页 |
·细胞凋亡相关通路 | 第12-13页 |
·细胞凋亡与帕金森病 | 第13-15页 |
·雌激素与帕金森病 | 第15-21页 |
·雌激素 | 第15-17页 |
·雌激素受体 | 第17-19页 |
·雌激素与帕金森病 | 第19-21页 |
·中药葛根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| 第21-23页 |
·葛根的化学成分 | 第22-23页 |
·葛根的药理作用 | 第23页 |
·葛根素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4页 |
·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2 葛根素对MPP~+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| 第26-36页 |
·引言 | 第26页 |
·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26-27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6-27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7页 |
·溶液配制 | 第2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7-29页 |
·细胞培养 | 第27页 |
·MTT法检测葛根素对细胞的存活率 | 第27-28页 |
·线粒体膜电位的检测 | 第28页 |
·葛根素对Caspase-3活性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Bax和Bcl-2蛋白分析 | 第29页 |
·统计学处理 | 第29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29-34页 |
·MTT法检测葛根素对MPP~+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葛根素对MPP~+诱导损伤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葛根素对PC12细胞Caspase-3活性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葛根素对PC12细胞Bax和Bcl-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·讨论 | 第34页 |
·小结 | 第34-36页 |
3 pcDNA6-mERβ-EGFP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36-49页 |
·引言 | 第36页 |
·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36-38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36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6-3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8-43页 |
·pEGFP-N2和pSP72-mERβ质粒的转化、扩增、提取及鉴定 | 第38页 |
·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| 第38-39页 |
·EGFP和mERβ基因片段PCR扩增 | 第39-40页 |
·EGFP和mERβ基因片段分别与pMD19-T载体连接 | 第40页 |
·连接液转化感受态细胞 | 第40-41页 |
·pcDNA6-mERβ-EGFP载体的构建 | 第41-42页 |
·细胞转染 | 第42页 |
·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ERβ的转录活性 | 第42-43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43-47页 |
·EGFP基因片段的克隆 | 第43页 |
·mERβ基因片段的克隆 | 第43-44页 |
·EGFP和mERβ基因片段分别与pMD19-T载体的连接 | 第44-45页 |
·pcDNA6-mERβ-EGFP重组质粒的构建 | 第45-46页 |
·pcDNA6-mERβ-EGFP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 | 第46页 |
·ERβ转录活性的测定 | 第46-47页 |
·讨论 | 第47页 |
·小结 | 第47-49页 |
4 葛根素对MPP~+诱导的PC12细胞抗凋亡的作用机制 | 第49-61页 |
·引言 | 第49页 |
·实验材料及设备 | 第49-5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49-50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50页 |
·溶液配制 | 第50-5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1-53页 |
·细胞培养 | 第51页 |
·细胞核蛋白和胞浆蛋白的提取及蛋白含量的测定 | 第51页 |
·Western Blot | 第51-52页 |
·细胞转染 | 第52页 |
·Caspase-3活性的检测 | 第52页 |
·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雌激素反应元件的转录活性 | 第52-53页 |
·统计学处理 | 第53页 |
·实验结果 | 第53-58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葛根素对PC12细胞Bax和Bcl-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葛根素对ERβ过表达HEK293T细胞中Bax和Bcl-2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| 第54页 |
·葛根素对ERβ过表达HEK293T细胞中Caspase-3活性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PC12和ERβ过表达HEK293T细胞中核蛋白和胞浆蛋白的表达情况 | 第55-56页 |
·葛根素对ERβ转录活性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·讨论 | 第58-60页 |
·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2页 |
结论 | 第61页 |
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