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炮制、制剂论文

中药皮肤外用即位凝胶的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1 文献综述第9-20页
   ·经皮给药第9-15页
     ·促渗技术第11-13页
     ·经皮给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第13页
     ·中药经皮给药第13-15页
   ·温度敏感型即位凝胶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即位凝胶概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常用温度敏感性材料第16-17页
     ·Poloxamer 407在温敏型即位凝胶的应用第17-18页
   ·立题依据第18-19页
   ·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0页
2 Poloxamer 407温敏特性的研究第20-29页
   ·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0-21页
  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20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20-21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1页
     ·溶胶的制备第21页
     ·胶凝温度的测量第21页
     ·黏度的测量第2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21-28页
     ·Poloxamer 407浓度对胶凝温度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  ·Poloxamer 407溶胶黏度随温度的变化第22-23页
     ·醇对Poloxamer 407溶胶胶凝温度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·丙二醇、甘油对Poloxamer 407胶凝温度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·DMSO对Poloxamer407胶凝温度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·纤维素衍生物对Poloxamer 407溶胶的影响第26-28页
     ·聚乙二醇对Poloxamer 407胶凝温度的影响第2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8-29页
3 皮肤即位凝胶处方前研究第29-37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29-30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29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29-30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中药浸膏pH值的测量第30页
     ·中药浸膏比重的测量第30页
     ·皮肤即位凝胶的胶凝评价方法第30页
     ·浸膏中延胡索乙素HPLC条件的确定第30-3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1-36页
     ·浸膏A基本物理性质第31页
     ·皮肤即位凝胶胶凝的评价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延胡索乙素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第33-3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6-37页
4 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第37-46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37页
     ·动物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38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8-40页
     ·溶胶的制备第38页
     ·浸膏、各辅料间的相容性的考察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处方的确定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制备工艺的确定第40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0-45页
     ·浸膏、各辅料间相容性考察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处方的确定第41-44页
     ·制备工艺的确定第44-4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5-46页
5 初步药效学评价第46-57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材料第46页
     ·动物第46-47页
     ·仪器第47页
   ·试验方法第47-49页
     ·凝胶及空白基质制备第47页
     ·小鼠热板实验第47-48页
     ·醋酸扭体实验第48页
     ·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第48页
     ·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实验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小鼠背部血斑实验第49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9-56页
     ·小鼠热板实验第49-51页
     ·醋酸扭体实验第51-52页
     ·二甲苯耳缘肿胀实验第52-53页
     ·蛋清致大鼠足趾肿胀实验第53-54页
     ·小鼠背部血斑实验第54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结论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1-62页
致谢第62-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光脉藜芦的化学成分研究
下一篇:葛根素对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