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民事诉讼集中审理原则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6页
第一章 导论第16-25页
 第一节 研究背景、研究动机及选题意义第16-19页
  一、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第16-18页
  二、选题的意义第18-19页
 第二节 研究目的、范围及研究方法第19-24页
  一、研究目的第19-20页
  二、研究范围第20-21页
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21-24页
 第三节 说明第24-25页
  一、外国法译本说明第24页
  二、法条引用说明第24-25页
第二章 民事诉讼集中审理原则的基本理论问题第25-42页
 第一节 民事诉讼集中审理原则之内涵第25-31页
  一、什么是集中审理第25-28页
  二、集中审理原则的功能第28-31页
 第二节 集中审理原则于民事诉讼上之法律地位第31-36页
  一、如何理解作为“法律原则”的集中审理第31-33页
  二、集中审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理由第33-35页
  三、将集中审理原则引入民事诉讼法的具体形式第35-36页
 第三节 民事诉讼集中审理原则与其它诉讼原则之关系第36-42页
  一、直接审理原则(Grundsatz der Unmittelbarkeit)第36-38页
  二、言词审理原则第38-40页
  三、公开审判原则第40-42页
第三章 有关民事诉讼集中审理原则运行之立法例第42-82页
 第一节 美国第42-53页
  一、诉答程序(pleading)第43-44页
  二、证据开示程序(discovery)第44-49页
  三、审前会议(pretrial conference)第49-53页
 第二节 德国第53-63页
  一、1977 年简速修正法第54-55页
  二、集中审理主义之下的程序进程第55-59页
  三、对法院的诉讼促进义务的强化第59-60页
  四、信息与证据的获取手段第60-63页
 第三节 日本第63-71页
  一、争点与证据整理的三种程序第64-66页
  二、信息或证据的获取手段第66-71页
 第四节 台湾地区第71-78页
  一、适时提出主义与限制的续审主义第71-73页
  二、言词辩论准备之具体措施第73-78页
 第五节 比较与启示第78-82页
  一、集中审理原则的施行方式第78-79页
  二、都强调当事人与法院在审前准备程序中的协作义务第79-80页
  三、审前程序中收集证据的手段和范围不同第80页
  四、违反证据开示义务之制裁规定不同第80-82页
第四章 集中审理原则与当事人的诉讼促进义务第82-98页
 第一节 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存在的理论基础第83-88页
  一、现代程序理念发展的要求第83-85页
  二、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的要求第85-87页
  三、实现诉讼效率的要求第87页
  四、提供诉讼权保障的要求第87-88页
 第二节 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的具体内容第88-98页
  一、诉讼促进义务的涵义第88-90页
  二、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的两种基本类型第90-94页
  三、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与失权第94-98页
第五章 集中审理原则与法官阐明权第98-109页
 第一节 阐明权的涵义、性质第98-101页
  一、阐明权的涵义第98-99页
  二、阐明权的性质第99-101页
 第二节 阐明权的功能与分类第101-104页
  一、阐明权的分类第101-103页
  二、阐明权的功能第103-104页
 第三节 阐明权的行使第104-109页
  一、阐明权的行使方式第104-106页
  二、阐明权的行使范围第106页
  三、阐明权行使的约束机制第106-109页
第六章 争点整理程序第109-126页
 第一节 争点整理程序的基本理论第110-114页
  一、争点的涵义第110-111页
  二、争点整理程序第111-112页
  三、争点整理程序的功能第112-114页
 第二节 争点整理程序的内容第114-126页
  一、争点整理的主体第114-115页
  二、争点整理的客体第115-123页
  三、争点整理的具体方法第123-124页
  四、争点整理结果的法律效果第124-126页
第七章 在我国贯彻集中审理原则的改革方向第126-150页
 第一节 民事诉讼审理集中化的必要条件第126-129页
  一、证据收集制度的完善第126页
  二、证据的集中调查第126-127页
  三、争点整理程序的设立第127页
  四、赋予审前准备程序应有的效果第127-128页
  五、赋予法官阐明权第128-129页
 第二节 我国民事诉讼程序运行之现状及问题第129-134页
  一、适合现代化要求的审前准备程序尚未建立第129-131页
  二、我国证据调查收集制度存在之缺失第131-132页
  三、阐明权制度的缺失第132-134页
 第三节 在我国践行集中审理原则的构想第134-150页
  一、完善审前程序第134-141页
  二、尤其要完善我国的举证时限制度第141-143页
  三、加强法院在保障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方面的诉讼指挥第143-145页
  四、完善法官的阐明权第145-147页
  五、其它第147-150页
余论第150-152页
参考文献第152-163页
后记第163-164页

论文共1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
下一篇:未成年人供述行为的心理学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