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学各部门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论民事诉讼中的经验法则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绪论第11-20页
 一、研究缘起第12-13页
 二、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三、研究意义第17-18页
 四、文章结构第18-20页
第一章 经验法则概述第20-33页
 第一节 经验法则的概念第21-23页
 第二节 经验法则的特征第23-28页
  一、经验法则特征的争议第23-24页
  二、经验法则特征的矛盾第24-27页
  三、经验法则特征问题的转换第27-28页
 第三节 经验法则的分类第28-33页
  一、二分法第28-29页
  二、三分法第29页
  三、四分法第29-31页
  四、五分法第31-33页
第二章 经验法则的范围第33-48页
 第一节 常识第33-37页
  一、作为经验法则的常识第33-35页
  二、常识作为经验法则的来源第35-37页
 第二节 专门知识第37-41页
  一、作为经验法则的专门知识第37-39页
  二、专门知识作为经验法则的来源第39-41页
 第三节 经验法则与相关概念的比较第41-48页
  一、经验法则与法律解释第41-42页
  二、经验法则与逻辑规则第42-43页
  三、经验法则与事实推定第43-44页
  四、经验法则与司法认知第44-45页
  五、经验法则与免证事实第45-46页
  六、经验法则与众所周知的事实第46-48页
第三章 经验法则对法官自由心证的作用第48-66页
 第一节 评价证据第48-50页
  一、决定证据能力第48页
  二、评价证据的证明力第48-49页
  三、以经验法则为事实推理的大前提第49页
  四、以经验法则为指导,指挥当事人的诉讼证明过程第49页
  五、以经验法则来判断证明标准如何适用第49-50页
 第二节 说明裁判理由第50-51页
 第三节 促进自由心证的客观化第51-57页
  一、自由心证客观化的途径第51-55页
  二、经验法则对自由心证的客观化的促进第55-57页
 第四节 促进事实认定的科学化与常识化第57-66页
  一、语言哲学的转向与事实认定的科学化第57-62页
  二、司法合成理论与事实认定的常识化第62-64页
  三、经验法则对事实认定科学化和常识化的促进第64-66页
第四章 经验法则的判断第66-79页
 第二节 经验法则的专业认定第66-69页
 第二节 经验法则的常识审议第69-76页
  一、合议制与人民陪审制的常识审议第69-72页
  二、法律职业群体的常识审议第72-76页
 第三节 经验法则的类型化第76-79页
第五章 经验法则的运用第79-97页
 第一节 运用主体第79-85页
  一、事实认定者第79-83页
  二、当事人第83-84页
  三、专家/ 鉴定人第84-85页
 第二节 表见证明第85-90页
  一、德国的表见证明学说第86-87页
  二、日本大致的推定学说第87-89页
  三、英美法系中的不言自明(res ipsa loquitar)第89-90页
 第三节 间接反证第90-97页
  一、德国学说第91-92页
  二、日本学说与判例第92-95页
  三、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说见解第95-97页
第六章 经验法则的滥用及其防止第97-111页
 第一节 我国传统司法中的“情理”及其滥用第97-101页
  一、传统司法中的情与理第97-99页
  二、传统司法中情理的滥用第99-101页
 第二节 经验法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滥用第101-105页
  一、彭宇案件的事实认定第102-103页
  二、经验法则的误用第103-105页
 第三节 经验法则滥用的防止第105-111页
  一、经验法则滥用的主要形态第105-107页
  二、经验法则滥用的本质第107页
  三、经验法则滥用的防止第107-111页
结论第111-114页
迈向何种共识(代后记)第114-116页
参考文献第116-125页
致谢第125-126页

论文共12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
下一篇:民事诉讼集中审理原则研究